庞蕴
杂句 外无他兮内无自,不动干戈契佛智。 通达佛道行非道,不舍凡夫有为事。 有为名相尽空华,无名无相出生死。 注释: 杂句:这是一首佛教禅宗的诗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境界。 外无他兮内无自,不动干戈契佛智。 外无他兮内无自:指内心没有执着于外在的事物和自己的私心。 不动干戈契佛智:指不使用武力或争斗,而是以智慧去理解佛的智慧。 通达佛道行非道:指通过领悟佛法,明白一切皆为无常
杂句 思考,思考,自叹一双眉。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 注释:思考是思考,思考是思考,自叹是感叹自己,一双眉是双眉,向他胜地坐是坐在胜地,万事总不知是一切都不知道。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看法,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慨。他感叹自己的双眉,表示自己对世界的迷惑和不解;他坐在胜地,却不知道世界的一切;他的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如果像双眉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从炼字、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诗句。“神识苟能无挂碍”,句意:如果人的精神意识没有牵挂和拖累的话(精神意识不拘泥于世俗物欲),就可以超越一切,达到大自在的境界。“廓周法界等虚空”,句意:只要人的意念不执着于世俗的名利、地位和物质欲望,就可以使心境如虚空一般,不受世俗的束缚。“不假坐禅持戒律”,句意
【注释】: 十方:指佛教的十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上北下南,再加上中央。同聚会:共同聚会。个个:每个人。学无为:学习道家无为而治的道理。此是选佛场:这是选择佛法的地方。心空:指内心清静。及第归:考中状元后返回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寺庙中游览时的即兴之作。诗的前两句写众僧共聚于一处,大家一同修行,学习道法,以无为自守;后两句写众人在此参禅悟理
【注释】: 杂诗其五:杂诗之五,即《杂诗》的第五首。 日用事无别:日常所做之事并无差别。 惟吾自偶偕:只是我自己与自己相合相随。 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事事都不是要取舍,处处都不要偏离正道。 朱紫:指红紫色,这里比喻富贵之人。 谁为号:谁在称呼。 青山绝点埃:青山没有一点污点。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神通广大,运用自如,可以运水也可以搬柴。 【赏析】:《杂诗》共有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关键字句来理解。 “居士见僧讲金刚经至无我无人”是首联,意思是:居士看见僧人讲金刚经时到了“无我无人”,这里“无我无人”就是佛教的般若之学所讲的“空”。所以这一句是说僧人在讲“空”。 “居士问云既无我无人谁为讲谁听座主无语乃与颂曰”是颔联,意思是:居士问:“既然无我、无人,谁是讲者?谁是听众?”座主无言
注释: 焰水:燃烧的水,这里指沸水。无鱼:没有鱼。下底钩:把钓钩放在水底。觅鱼无处笑君愁:你找不到鱼,却笑话我。可怜:可惜。谷隐:隐居在深山中的僧人。禅伯:佛教的和尚。被唾:受到唾弃。见亦羞:即使被唾弃也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焰水无鱼下底钩起兴,点明题意;然后写自己找不到鱼,却笑话别人找不到鱼,反讽他人嘲笑自己的无聊;最后表达出自己的无奈和自嘲
注释:极目远望前路的美景,但四周一片空寂,不见一人踪迹。回头一看,身后也无影可寻,仿佛影子也不随着自己而移动。 赏析:此诗通过写诗人观景后的感受,表达了他孤寂、寂寞、失落的心境和人生哲理。诗人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只见一片空旷无人之地,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孤寂之感。回头看去,身后却也是一片空荡,连影子也似乎不跟自己同行,这不禁让人感叹人生的孤独与无助。然而,正是这种孤独与无助
【注释】杂诗:指《杂咏四首》。龙宫:传说中龙王所居的宫殿名。珠:珍珠,代指宝物。君:你。徒:白白地。诳:欺骗。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友人的规劝。“未识龙宫莫说珠,识珠言说与君殊。”意思是说,如果还没有到过仙境,就不要谈论神仙的事,否则就会自相矛盾。“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意思是说,不要像孩子般无知而轻信别人的话,否则就只会上当受骗了。 这首诗用比喻、设问、借古讽今、正反对比等手法
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 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