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丰
【解析】 此诗写僧房之幽静闲适。首联点题,以“不谓”二字写出诗人的意外之感。颔联写寺中僧人生活情趣。颈联写诗人在寺中的生活情景。尾联写诗人对寺庙的喜爱。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幽,表达了作者对佛门生活的向往。 【答案】 (1)游齐觉寺:游历齐觉寺。齐觉寺,在今浙江萧山,为南朝著名佛教寺院。 (2)不谓:想不到、没想到。不谓,表示出乎意料。 (3)息:休息,闲居。 (4)犹容俗往还:仍然允许俗人来往
【解析】 此为元代诗人张京干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前四句写诗人回归故居,在旧屋旁新筑茅亭,意欲清心。“云初间出岫,鹊近喜归巢”二句以云、鹊喻人世,写物我交融,人鸟共语,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的热爱和眷恋。“公退焚香坐,都忘梦幻泡。”写诗人在茅亭中焚香静坐,忘却世俗纷扰,恍入仙境。 【答案】 先输出译文: 回到旧居,在旧屋旁新筑茅亭,意欲清心。 云雾缭绕山巅,喜鹊归来栖息于巢。 旧物数间屋舍,新功一把茅亭。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和理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来作答即可。此诗前两句“诗数江西派,禅归岭表宗”大意是:我诗学江西诗派,却回归禅宗的正宗。后两句“他宁无出手,终莫敢当锋”大意是:他怎能没有出手的机会,最终也不敢迎敌。最后两句“欠子广长舌,资吾磊块胸”大意是:借你那长长舌根,资助我这心胸宽广。“打包随牒迹
【注释】妙莹:即妙严法师,唐代诗人。南华:指南岳(在今湖南)。社里得诗僧:在社中遇见诗僧,即遇见了妙严法师。铮铮可正平:声音响亮铿锵,像正平那样纯正。子:指我;吾:指妙严法师。转:转变。虚空话:佛家语,意谓一切空幻。雅颂声:指儒家的《诗经》里的诗歌声调。金篦:用金色梳子刮头发,比喻对诗文的磨砺和加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妙严法师酬答赠诗之作。前半部分写与法师相见之欢,后半部分写赠诗之事
诗句释义及赏析 注释: 1. 五月一日薄暮至三水倚樯斜枕:在五月的一天傍晚时分,抵达三水的岸边后,我倚靠在船上的桅杆上斜倚着枕头休息。 2. 皓月三江口,青蘋四岸边:皎洁的月光洒在三江口,而岸边长满了青色的蘋草。 3. 风头横立海,水面上浮天:微风轻拂海面,仿佛能与天空融为一体。 4. 阴气犹能杂,阳威不敢燃:尽管是夜晚,但阴气依然混杂,而太阳的力量不敢随意施展。 5. 夏行秋月令
初秋夜叹 仿佛蟾蜍影,萧然则蟋蟀声。 秋随桐叶倒,心与鬓毛惊。 旧出斑无数,新添白几茎。 百年成底事,揽镜若为情。 注释: 1. 仿佛蟾蜍影:形容秋天的夜晚,月光如玉兔般明亮,映照在地面上,形成一种朦胧而美丽的画面。 2. 萧然则蟋蟀声:形容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宁静、舒适,同时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 3. 秋随桐叶倒:形容秋天的到来,使大地变得金黄、凋零,给人一种凄凉、寂寞的感觉。 4.
【注释】 厨:厨房。窜房中张元辅怜而赋诗余不能自已亦为一篇:张元辅怜悯这只小鸡,写下了一首同情的诗。“余”即我,作者自己。“不能自已”,指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亦为一篇”,指也写了一首诗。 惊栖潜避影:惊动了栖息在房中的小鸡。“惊栖”,惊动了栖息。“潜避影”,暗中躲避它的影子。 啄怯暗吞声:小鸡因害怕而不敢啄食食物,只好暗暗地吞咽。“啄怯”,因害怕而不敢啄食。“暗吞声”,暗地里吞咽。 似惜千金命
【注释】 丁未仲春:农历正月十五日。丁未,阴历的日期,仲春指春天二月。 思乡味:怀念故乡的风味。 会之乐:聚会的乐趣。 简寄董伯虎:写信给董其昌(字伯虎)。 董伯虎:即董源,明代画家。 天下清明节,江南笋蕨天:《清明》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乱生无事种,争卖不论钱:形容农闲时无事可做,种些蔬菜等农作物出售
八月上浣与张元辅、张子济小饮德庆贡院听檐下虫声 金气涵秋晚,银河耿夜晴。 天涂云色淡,月浸桂花清。 露坐疑僵发,风餐欲冰羹。 壁虫不相亮,更作戒寒声。 【注释】: 1. 八月:农历的八月。上浣:八月末九月初之间(古代以三个月为一期,称“上中下”,每月初一为上旬,十五日为上旬) 2. 张元辅、张子济:两位诗人的名字,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3. 德庆贡院:位于广东德庆县的一座古代学宫。 4.
张京干还故廨创茅亭揭以清心 岁月不饶与,簿书无了期。 ——岁月不等待任何人,时间不等人,忙碌的工作让人感到疲惫。 随缘赢取懒,着意倒成痴。 ——顺其自然的态度使人变得懒惰,专注的事情反而让人陷入痴迷。 朝敛幕中板,晚围檐下棋。 ——早晨收敛身心准备工作,晚上围着棋盘对弈娱乐。 更防闲散里,忙甚坐曹时。 ——更加担心闲暇时间浪费,忙于公务的时候更加忙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