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肇昌
【注释】 三畏轩:即畏畏堂,作者的居室。竹枝词:一种民间歌谣,形式为七言绝句。闲步空阶午渐移,指太阳偏西了,诗人仍在书房中悠闲地散步。碧梧:梧桐树。语黄鹂:黄鹂在梧桐树上鸣叫。嗒然隐几瞢腾去,指诗人感到疲倦,便隐身在席子上。五老峰前话片时:在五老峰前说了一会儿话。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全诗从“空阶”、“碧梧”、“黄鹂”等意象入手,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画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天姥山》。下面逐句进行释义和分析: 1. 仙山谣(引子,引出下文) - 天姥出东南:描述天姥山从东南方升起。 2. 崔嵬云霄隔(形容天姥山的高耸入云) - 崔嵬:高峻的样子。 - 云霄:天空。 3. 地逐形胜高(描绘天姥山地势险要,风景优美): - 形胜:地形的优势。 4. 不见云影坼(描述云彩被高山遮挡,看不到缝隙): 5. 上有洪崖井(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昨夜东风夜雨凉,满山啼鸟自宫商。 松阴覆地苔华湿,坐对炉烟白日长。 注释:昨天晚上的东风和夜雨让人感到一阵凉意,山上的鸟儿在雨声中自由自在地歌唱,仿佛在模仿宫廷里的歌声。树荫覆盖着大地,地面湿润,苔藓上的水珠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我坐下来,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景色,炉子里的烟缭绕上升,阳光穿透了云层,照射在大地上,照亮了我的脸庞,也照亮了我的心灵。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一个宁静的夜晚
注释:避暑的禅房就在傍晚的余晖中,老僧翻阅着贝多文经。问他城郭山林的事,他用手数着轮珠默不作声。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寺庙中避暑时所作,以老僧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即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和欲望的膨胀
注释: 东港竹枝词:指诗人在东港(地名,位于今江苏如皋)写的一首竹枝词。 溪东矫首白云层:溪流的东岸高耸着白云层层叠叠。 花鸟偏迎旧日朋:花朵和鸟儿特别欢迎往日的朋友。 欲觅安期仙子宅:想要寻找那位名叫安期的仙人的家。 昨宵梦里记吾曾:昨晚做梦时还记起我过去的经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东港(地名,位于今江苏如皋)写下的一首竹枝词。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往昔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注释: 蝴蝶喜欢依附在树上,就像我喜欢的人一样。树长对我很陌生,没有听说过名字。忽然来了一个客人,我们开始谈笑风生,像兄弟一样亲密无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树、蝴蝶之间深厚的友谊。诗人用“蝶似爱吾频结梦,树长对我鲜知名”,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树木和蝴蝶的热爱和依恋,仿佛它们是生活中的知己好友,时刻陪伴在侧,给予关怀和慰藉。 “忽然有客不衫履,尔我快谈话弟兄”,诗人以客人的到来为转折点
【解析】 这是一首竹枝词体小诗。“景曜当空日未晡”,是写景,交代了时间与天气情况。景曜即指太阳,未晡是说太阳还没有落山,说明是傍晚。这句是写景,也是为下文写情作了铺垫。“无端雷雨暗东湖”,是抒情。“无端”二字,点出了诗人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内心的不平和愤懑。“雷雨”二字,则暗示出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情状态。“谁将一片晴江色,写作潇湘烟雨图。”是全诗的主旨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手法,最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这首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句中“岸边”点出地点,“修竹”点出对象,“欲干霄”写出修竹的高大,突出竹枝的旺盛;“无限波痕漾碧绡”描写水波的流动,形象地写出了竹枝的茂盛和生长的旺盛。第二句“茅屋夜深天似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夜色写得更加浓重,突出了茅屋的简陋
【注释】 畏:害怕。轩,小室。熏:指《楚辞·九章·怀沙》的“怀沙沉江”,比喻屈原投水自尽。虎溪:在庐山西谷口。传说晋陶潜曾过此,见有人将虎皮披在溪上,大惊曰:“何为者?”问其故,答曰:“欲以御水。”陶潜笑之。 【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七首竹枝体的乐府民歌之一。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小筑数椽近竹西”,写的是诗人的住所。第二句“主人抱膝赋薰兮”
注释:在竹林中的影子里,我看到了虹;在远方的天空,我仿佛看到飞驰的彩虹。什么时候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我好想乘坐木舟到龙门去探险。 赏析:诗中以“竹枝词”为题,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渴望冒险和追求自由的心情。首句中的“影里浮虹”形象地描绘了彩虹在竹林中的出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第二句中的“数行天半落飞驾”则进一步将彩虹与天空、飞驰的船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