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肇昌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兰波岭晓发” 解释:描述了在兰波岭这个地方,早晨刚出发的情景。 关键词:兰波岭、晓发(早晨出发) 注释:兰波岭是地名,可能是诗人经过的某个自然或历史景观。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清晨启程,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的意境。 第2句:“踯躅兰波岭,独行无我群” 解释:在兰波岭上徘徊不前,独自行走,没有和同伴一同前行。 关键词:踯躅、独行、无我群(无同伴陪伴) 注释
万丹港曲 万丹港上白沙洲,一片湘波望欲浮。轻烟冉冉含朝旭,凫鸭寂寞卧丹邱。 波心落莫悬孤影,红光直射六鳌头。金枢银阙荡嘘吸,縿旒闪闪飘烰烰。 光怪直欲炫犀照,如车紫贝落星楼。空潭夜半一声笛,惊落梧桐几叶秋。 秋深海净明,丹港尽成碧。水容侵古岸,峰影落江白。 庙竹惟闻鸟,短帆不见客。雀声花外暝,寒猿泪孤夕。 野戍漏声迟,萧疏云水宅。海底觅仙人,香花满青陌。 仙槎何处寻,风光今胜昔。天公唤归弄海童
东港竹枝词 万顷波光漾碧空,满湖月色莹青铜。渔歌忽起沧浪外,人在画桥一叶中。注释: 万顷波光漾碧空:形容湖水广阔无垠,波光荡漾,映照在碧空之中。 满湖月色莹青铜:形容月光如银,洒满湖面,皎洁明亮,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青铜器。 渔歌忽起沧浪外:形容渔民们趁着夜色,驾船在辽阔的湖面上捕鱼时唱起了渔歌。沧浪,指广阔的水面,渔歌忽起,意味着渔民们开始在湖上劳作。 人在画桥一叶中:形容诗人站在一座美丽的桥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东港风光图。首句“晓霞绚彩覆东洲”,以绚丽的朝霞为背景,描绘了东港清晨的美丽景色。第二句“海曲人家逐岸流”,则展现了海角人家随波逐流的景象。第三句“烟水几湾帆片片”,描绘了渔船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游动的情景。最后一句“浮沉波影五花虬”,则是形容船只在水面上摇曳,如同五花大毨的龙一般。 译文: 朝阳映照,东港如画,海角人家,随波逐流。烟波浩渺,渔舟点点,宛如龙舞。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鲲身行》。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台疆一线天,南北相对峙。安平障东流,咽喉称鹿耳。 - 意思是说,台州(今浙江临海)的东部是一条狭窄的海岸线,南北两面相对而立。这里的“咽喉”指的是台州的地理特点,如同咽喉之地一样重要。 2. 爰有七鲲身,固此邦之址。鼓山发其源,势与昆仑比。 - 这里说的是台州境内有许多大湖,如西湖、钱塘江口等地,这些地方都像鲲鱼一样广阔。
这首诗描绘了龟山的八景,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绝顶晴峰陟,遥瞻碧海迎。 注释:站在山峰之巅,远眺碧蓝色的海洋迎接着我们。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脚下的大地,远处的海洋如同一块巨大的蓝色宝石,等待着被观赏。这里的“绝顶”意味着最高的地方,“晴峰”则是指晴朗的山峰,“碧海”则是碧蓝的海水,“迎”则表示欢迎或迎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瞥见郊原迥,攀跻独造巅。 - 注释: 瞥见:一瞥之间见到。郊原:郊外的原野。迥:远。 - 译文: 一瞥之间,就看见了辽阔的郊原,独自攀登而上,来到了山顶。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景象,展现了其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高处的向往之情。 2. 荒村团翠绿,平野乱风烟。 - 注释: 荒村:荒芜、无人居住的村落。团翠绿:形容绿色的植物聚集在一起
龟山八景 寒夜声俱寂,穷猿擢老枝。 群欢歌和汝,孤调唳凄其。 鸣晦知心渺,冲寒顾影危。 好吟催梦短,悲思度更迟。 弄笛留遗韵,赐绯或待期。 啸啼聊自适,长伴商山居。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寒夜声俱寂”,描述了一个寂静的夜晚,周围的声音都消失了,只有寒风在呼啸。这一句突出了夜晚的清冷和寂静,为后续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 第二句:“穷猿擢老枝
【诗句解释与赏析】过朝天岭 不识朝天路,天门半面遮。 白云驱马犊,僻坞跃鱼虾。 出谷飞烟薄,穿林度日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野鹜喧秋壑,山桥枕浅沙。 前村乌桕熟,呼酒且须赊。 1. 不识朝天路 - 表示对朝天之路的陌生和困惑。"朝天岭"是诗人经过的地方,而诗人对此地并不熟悉。 2. 天门半面遮 - 形容山路被云雾遮挡的景象。"天门"通常指通往天界的门户,这里用来形容山间的云雾缭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暮春游元兴岩》。 译文: 南郭门之外招提山上,我兴致勃勃地游玩。 山岚缭绕如青色的烟雾,溪水在碧波中泛动。 化城山里竹林簇拥,香刹周围春意盎然。 优钵昙花心地纯洁,梅树影儿疏疏落落。 诗酒相伴胆气豪壮,夕阳西下月色朦胧。 携手问津处寻旧迹,一竿人在溪边垂钓。 注释: 1. 元兴岩:位于招提山的北麓,相传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此开凿石窟,因寺而得名“元兴”。 2. 南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