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
丙午春过梅关二首 关前春早梅花开,关外肩舆春后来。 不向南枝采酸实,书生原自有盐梅。 注释与赏析: - 诗中关键词:“关前”,“关后”,“梅花”,“肩舆”,“酸实”。 - 诗句释义: - “关前春早梅花开”:描述在关口前的春天,梅花已经早早地盛开了。 - “关后肩舆春后来”:指在关口之后,随着行人的肩舆,春天才姗姗来迟。 - “不向南枝采酸实”:诗人不愿意采摘南方的花来制作酸味的食物。
```plain 西湖十咏·苏堤春晓 月色天心定,波光鼎足分。 一湖如白昼,谁信是黄昏。 【注释说明】: - 月色天心定:形容月亮的光辉洒满天空,如同心中所想,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 - 波光鼎足分:形容湖水反射着月光,光芒四射,如同鼎的三条足一样分明。 - 一湖如白昼:形容春天的湖面如同白昼一般明亮。 - 黄昏:此处与前文“白昼”相对,表达了夜晚即将来临的意思。 【赏析】:
【注释】返照:夕阳的余光。招提寺:在杭州西湖边,是佛寺名。翠微:指山峦。 译文 夕阳的余辉照射进招提寺,钟声从山间传来。 鹤听到声音已经习惯了,听到声响不吃惊地飞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一个“返照入招提”的画面,把人带入了苏堤春晓的美景之中,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诗句释义与赏析 西湖十咏·苏堤春晓 西湖十咏·苏堤春晓,一首宋代词人陈允平所作的佳作。该诗生动地描绘了苏堤春晓的美景,展现了春日里苏堤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湖波如镜的景色。诗中通过“杨柳满长堤”展现出堤岸被杨柳覆盖的繁茂景象,“花明路不迷”则突出了繁花盛开使路径清晰可辨。后两句将视角聚焦于画船中的人,“人未起”“侧枕听莺啼”营造出一种闲适而惬意的氛围,衬托出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注释】 荻(dí):一种水生植物。 啜醨(chuò xià):喝薄酒。 【赏析】 “收拾风烟在一丝”,意思是说,我正在收拾起飘荡的云彩、卷曲的烟雾,使它们回到自己的一隅之地,即指隐居。 “水深鱼饵荻芽时”,这是说,当荻芽刚刚长出水面时,鱼儿们就开始上钩了。这里用“水”来代表江湖,“饵”是指鱼饵,“荻芽”则是指刚刚长出水面的芦苇芽,都是捕鱼的工具和材料。 “相逢慎莫轻开口”,这句话的意思是
注释:瞿塘峡五月的湍急水流险峻,我没想到人心比这还要险恶。 只有这个深渊供这个老人使用,一天到晚他都能从天光中照到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七绝诗。诗人在诗中借“渊”比喻人世间的险恶,表达了对人生险恶、世态炎凉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意境深远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翠浪浮千树,金衣恰数声。上林人载酒,何似此中听。 1. 翠浪浮千树:描绘了春天里,杨柳轻拂水面,形成一片翠绿的波浪。 2. 金衣恰数声:形容柳枝随风摇曳,如同穿着金色外衣的舞者。 3. 上林人载酒:描述春天的景色吸引了人们来到皇家园林中赏花饮酒。 4. 何似此中听:表达了作者对于苏堤春晓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接下来提供该诗的译文: 翠色的波浪轻轻拍打着岸边
诗句原文: 蘋藻香生处,花枝影动时。 庄生浑未省,伋也是吾师。 翻译: 苹藻散发出阵阵香气,花枝摇曳生姿; 庄子对此似乎毫无理解,但曾子却是我的良师益友。 注释: - 蘋藻:一种水生植物,以其散发的香气和美丽的外形而闻名。 - 香生处:表示蘋藻生长的地方充满了香气。 - 花枝影动时:描绘了花朵在风中摇曳的美景。 - 庄生:指的是庄子,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道家哲学家,以自然主义哲学而著称。 -
【解析】 题干要求对“西湖十咏·苏堤春晓”逐句释义。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重点字、词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山中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山下的树枝斜斜地横卧在地。每年春天雪后,西湖边总是一片白茫茫的花海,只是少了陆游那首脍炙人口的《梅花绝句》。 注释:“十咏”:指《西湖新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十景。这十幅图画分别描绘了杭州西湖十景的景色
【解析】 题荻湾钓叟二首:这是组诗,共四首。第一首写风月景色和渔翁的悠然;第二首描绘江潮涨落和渔民捕鱼的情况;第三首以“只换清酤”与“不换钱”作比较,赞美渔民的高尚品质。 【答案】 ①前两句是写景,“可”“任”是动词,表现了风浪的轻小,月光皎洁,以及荻花的盛开与凋谢。 ②第三句是写渔民的生活,“得”字说明捕鱼之多,“清酤”指酒,表明渔民生活之富足。 ③后两句是议论,“只换”“不换”是反衬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