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
【注释】 棹:划船桨。五湖:指太湖,位于今江苏、浙江等地。赊:遥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菱女子在月夜乘船出江的诗。诗人描绘了采菱女乘舟荡漾于江上,在月下泛舟的情景。“乘月认江叉”写采菱女在月下乘船出江,寻找水草,“乘风破浪花”,写船夫驾着风驶过波浪,采菱女随波起伏,“五湖赊”,即“远”,指太湖。“谁道五湖赊”,意谓谁言此水远而难渡? 全篇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译文】 渔船在晴朗的天空下停泊,撒网于深水之中。 不奇怪网中没有鱼儿,却将珊瑚悬挂。 【释义】 1. 停桡天霁时:停船在晴朗的天气下。 2. 撒网水深处:撒下网在水深处。 3. 不诧网无鱼:不奇怪没有捕鱼到鱼。 4. 挂得珊瑚树:将珊瑚挂在树上。 【赏析】 这是一首渔父诗。首句写渔父停船在晴朗的天气下,次句写渔父在水深处撒网,第三句说不奇怪捕鱼没有鱼,第四句写将珊瑚挂在树上,最后点出渔父的身份
【注释】 棹:划船时用桨打水。歌:曲调。侬:你。会得:懂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南水乡的渔舟唱晚的诗,描绘了江边渔民们劳作归来的动人场景。 首句“滩浅篙难歇”,点出诗人所见之景是水边的沙滩。滩浅,指河湖中沙洲、小岛等浅水地带;篙,就是船桨。诗人在傍晚乘船沿江而下,来到一个沙洲上歇脚。这里的“篙”指的是船上的撑篙工具,用来撑船前进。由于沙洲较浅,船不能停歇。这一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第一印象
注释: 1. 棹歌:一种在水上划船时唱的歌。 2. 侬:你,你们。 3. 著:穿着。 4. 渔蓑:用鱼网制成的披风。 5. 旧识:以前认识的。 6. 詹何:传说中的仙人。 7. 邻舫:邻船。 8. 何不:为什么。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渔民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渔民的同情和理解。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句:天涯人值天中节,独泛菖花酒旋添。/ 译文:在这一天,我独自一人享受着端午节的欢乐,独自品尝着菖花酒。/ 注释:天涯人:在这一天,我独自一人;天中节:指端午节。/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端午节这一天的孤独和喜悦。首句“天涯人值天中节”直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次句“独泛菖花酒旋添”则展现了他在这个节日里的快乐与放纵,他独自品味着菖花酒
丙寅端阳日对酒写怀二首 六阳尽处端阳到,无限闲愁付太虚。 祈谷未闻雩百辟,竞凫谁果吊三闾。 博劳傍树声偏聒,苋陆当阶叶渐舒。 不为菖花才满酌,客怀萧索正凭渠。 注释: 1. 丙寅:即端阳节的前一天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古代以“端”为中气,称该日为“端阳”;古人认为午时阳气极盛,所以有“九府神君”等诸神降临人间。 2. 六阳尽处:阴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此日为农历六月的第一天,故称六阳尽处
诗句解释: 1. 竹影移阴过院迟:描述竹林的影子移动,使得阳光无法直接进入院子,因此显得有些阴暗。这里的“院”指的是庭院。 2. 日长人困漫支颐:因为日子过得悠闲,人们感到疲倦,不得不靠撑着手(颐)来支撑身体。 3. 寒蝉抱叶初偏聒:寒蝉在树上鸣叫,声音开始变得嘈杂。这里的“聒”是指蝉鸣声扰人。 4. 社燕穿帘惯又辞:燕子在屋檐下穿梭,已经习惯了这种行为,但每次经过都不得不飞走。 5.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佳胜元从少小闻”的白鹿洞,以及“寒岩怪石漱流水,翠柏苍松栖乱云”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隐者的向往。全诗语言简练、清新。 “游白鹿洞和沈文进寅长韵”,白鹿洞,又称“白鹿精舍”,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南郊的青山秀水之中,为江南四大名胜之一。宋真宗时曾赐给状元沈彬,称其“洞府宏深,林峦秀丽,幽奇旷伟,实东南之胜境”。诗人于景祐二年(1035)春至秋游览白鹿洞
诗句:江水何漫漫,江风吹面寒。 译文:江水多么漫长宽广,江风吹过脸庞带来丝丝凉意。 注释:江水,指长江水。漫漫,指江水宽阔无边,绵延不绝。江风,指从长江吹来的风。寒冷,形容江风带来的凉爽感觉。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绘江景和感受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江水和江风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江水何漫漫”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江水的辽阔无垠;“江风吹面寒”则通过感受江风带来的凉意
【释义】 棹歌:泛舟时唱的歌。 春雨涌新沙,秋江水落涯。 —— 春天的江上细雨涨满河床新泥;秋天的江上江水漫溢到岸边。 夜行不容易,江路有分叉。 —— 夜里航行很困难,江路上有很多岔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图。首句写春雨后新涨的河水和两岸的泥沙,第二句写秋水退去后的河岸。第三句说夜间行船难,第四句写江上多岔路。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