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葵
宿南无寺 南无寺,是位于今天北京西城区的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寺前有一座苍老的玉佛塔,是元朝时期由帝师亲自主持建造的。这座塔历经风雨侵蚀,仍然巍然屹立,成为了古都长安的标志。 凤凰戛戛乘风吟:凤凰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祥瑞和美好。这里以凤凰为喻,形容寺庙的庄严与宏伟。"戛戛"是鸟鸣的声音,形容声音清脆悦耳;"乘风吟"则描绘了凤凰在风中展翅翱翔的情景。这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寺庙的宁静与祥和。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望家书 - 锦江不与海珠连:锦江和海珠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这里用比喻来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远。 - 东去西来路九千:形容道路漫长,距离遥远。 - 湘水亘澜黄耳路:湘水(长江)流经湖南一带,黄耳(即岳阳楼)位于洞庭湖边。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面,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怀念。 - 巫山高碍白鸿天:巫山(位于四川)以险峻著称,云雾缭绕
诗句原文: 滟滪江深亦畏途,行人春尽下酆都。 苍烟飞翠迷旌旆,白雨跳珠上舳舻。 译文: 在滟澦江口的险恶之处,水流湍急让人感到畏惧,春末时节,人们纷纷结束春天的行程,前往酆都。远处的天空和江面都被一片苍郁的烟雾笼罩,仿佛绿色的树木在旌旗上飘扬,而天空中飘洒的雨滴如同跳跃的珍珠一般。 关键词解释: - 滟滪(yàn yù):指滟澦江中的礁石堆,地势险要。 - 畏途:让人感到恐惧或不安的地方。
【注释】: 过白帝城——经过白帝城的山峡。 草昧英雄未定谁,路人先泣汉官仪。 路人们先为逝去的英雄而哭泣。 峡中形势非难恃,井底规模自不支。 山峡中的情势不是可以依靠的。 雉堞(zhi è)未颓春藓合,丽谯犹在夕阳迟。 城墙的箭垛还没被毁坏,华丽的宫门依然屹立在傍晚的余晖之中。 行人过日砧声急,欲和当年杜老诗。 诗人听到行人们的歌声,想要模仿当年杜甫的诗。 【赏析】:
嘉定舟中漫兴 锦江三月水平沙,小泛人间博望槎。 故郡叠楼山缭绕,长亭嘶马树周遮。 心因险道常多折,发为浮名大半华。 飞梦乡间何处是,石桥流水荔枝花。 注释: 1. 锦江:四川的一条大河,在成都附近。 2. 三月:这里指的是春天的三个月,即三月。 3. 平沙:水面平坦如沙滩。 4. 小泛:轻松地游玩。 5. 博望槎:一种船的名称,据说是为了纪念汉代蜀郡人张骞而命名。 6. 故郡:曾经的郡治所在地
【诗句释义】 1. "雨添山色上行台":雨水增多,使得山上的颜色也变得更加鲜艳。"行台"是指古代帝王巡视边疆时所建的临时性建筑。 2. "惹起寻山旧癖来":这一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山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因雨而引发的对山的探寻欲望。 3. "梦里尚磨文字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梦中还在思考着与文字有关的事情,如创作、阅读等。 4. "峰头偏缺浊醪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关注,如饮酒等。 5.
逐句释义: 1. 宿分水公馆遣怀:在分水寺的宾馆里(公馆)遣怀,抒发情怀。 2. 飞飞萤火闹疏帘:夜晚,萤火虫飞舞,灯光微弱地照在稀疏的帘子上。 3. 分付山精守四檐:吩咐山里的精灵守护着四边。 4. 小结烛光经几换:小结(点灯)几次变换,指更换灯笼的次数。 5. 旋敲更鼓入三严:立刻敲起更鼓声进入三更时分。 6. 因无人语心偏静:因为没有说话(因为寂静),所以心情变得宁静。 7.
【注释】 岁晏:年终岁尾。陈宪:《晋书·陈寿传》载,陈寿少时曾梦见有一人给他金丹,后因事被诛,得不死之药,年八十余而卒。这里以“陈宪”指代自己。长金丹:传说中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汉方》卷四《神仙方》引《太清方》云:“夫金丹者,天地之精也。其气纯阳,其性至烈,服之一日则飞升,三日则白日升天,七日则入火而不焦,百日则升仙而去。” 百丈潭(在今江西宜春县):地名,相传为陈康之故居。唐人李邕游此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要通读全诗,从全诗出发,理解诗歌大意。最后还要结合注释,对诗歌进行赏析。本题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诗人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律诗),其结构形式是四联。 第一联:“近水寻春酌酒忙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与张宪副韵相和。诗中描绘了杭州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首诗“花为东风树树开,是谁吟弄傍花来。”这两句诗描述的是杭州春天花开的景象。诗句中的“花为东风树树开”形象地描绘了春风拂过,花儿盛开的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了满城春色。而“是谁吟弄傍花来”则是诗人对于有人欣赏这些美景的想象,可能是一位游人或者是赏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