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雍
【解析】 此诗为诗人游览净慈寺而作。首联写净慈寺的所在。“何处禅林是净慈”,说净慈寺究竟在何处,这是诗人发问,也是诗人在寻访寺院。“苏公堤畔影参差”,说在苏公堤畔看到寺院的倩影,参差不定。第二联是写净慈寺的自然景色。“水光山色有多景”,“多”字写出了山水之美,多姿多彩。“天下人间无此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净慈寺的美丽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第三联写诗人游净慈寺的感受
【注释】: 七月六日与寅友登紫薇楼小酌和雷大参韵 高楼一目尽吴天,抚景题诗独怅然。 功业敢夸犹在后,聪明已愧不如前。 思乡欲敛江湖迹,避暑期登泰华巅。 翘首不堪心事切,迢迢亲舍白云边。 赏析: 《登紫薇楼》是一首七律,作于诗人任福建宪副期间。 “高楼一目尽吴天”:登上紫薇楼,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江南水乡景色。 “抚景题诗独怅然”:面对这美丽的景色,诗人不禁感慨万千,独自抚景而吟,心情十分惆怅
【译文】 边塞的杨柳轻拂着他的官袍,他带着得意和豪迈的心情回到京城。 三年来他已经用尽了智慧和谋略,一心为国家效力而不愧对国家的重任。 杯子喝完后离愁也渐渐远去,马儿越过关山,昂首阔步地向前奔跑。 指日可待,他将朝见圣明的皇帝,升迁之后一定得到皇帝的褒奖。 【注解】 青青边柳:形容边疆的杨柳。 拂宫袍:形容边关将士身披战袍,风尘仆仆归来的情景。 粉署:朝廷中的官府。人归意气豪:意思是说他们回来了
这首诗是一首祝贺寿诗。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寿星郭用行的祝贺之情,同时也赞美了寿星的高尚品格。 首句“缥缈笙歌拥画船”,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笙歌在湖面上飘扬,船儿如同画卷般美丽。这里的“缥缈”二字,形容笙歌声调悠扬,飘渺如烟,给人以空灵之感。而“拥画船”则暗示了寿星的地位和影响力,如同一位尊贵的客人,受到众人的欢迎与敬仰。 次句“庆君五十又三年”,直接点出了祝寿的主题
【注释】同:与……一样或共同。翰林:翰林学士,官名。 宝叔寺:在今江苏镇江。张太仆:张元干,曾任中书舍人,因被劾罢去,流寓于镇江宝叔寺。恒:经常。 战兢:因恐惧而颤抖的样子。 翰林风月:指文采风流的翰林学士。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诗一般要和原唱者唱和,本诗是酬答作者的同游之友张太仆的。 第一句“群山佳处偶来登”,是说偶然来到这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群山”二句写所见景色
【解析】 本诗首联“仙家深处绮筵开,旋扫尘埃辟草莱”,描绘了一幅宴会场景。颔联“一勺寒泉清见底,万竿晴竹翠成堆”,描绘了宴会中的美食和景色。颈联“恍如白日游琼岛,疑似红云捧玉台”运用了对仗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宴会中的美好景象。尾联“暂得欢娱感君赐,欲图报称愧樗材”表达了诗人想要报答恩情的心情。赏析时可以围绕诗歌的主题、语言特色、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展开分析。 【答案】
瑞竹诗为苏庠张司训宪题 哀哀血泪滴重泉,化作琅玕出道边。 负土宗生真并美,泣林孟氏漫称贤。 人言定许孙枝盛,天道应怜孝节坚。 奇瑞昭彰见风化,我烦太史续新编。 【注释】瑞:吉祥;竹诗:即《题瑞竹》诗;张司训宪:是张宪的字;定许孙枝盛:定许子孙兴盛兴旺,孙枝,后辈;天道应怜孝节坚:天理应当怜悯孝顺节操坚定的人;奇瑞:祥瑞之物。 赏析: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春,诗人以《题瑞竹》诗为题而作
【解析】 本首诗为题画诗,描绘了诗人游净慈寺时看到的景象:一老僧在出定中被诗人的到来惊动;翠竹环绕,白鸥傍渔船,诗人品题留连。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答案】 译文: 胜境分明是天宫,我偷闲来试问禅。 老僧人在定中惊,见我来游喜欲颠。 万竿翠竹环绕客座,几点白鸥傍渔船。 有文章名士品题留,留下珍珠颗颗圆。 赏析: 首句“胜境分明是洞天”,用典贴切。第二句“偷闲试问上乘禅”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岱创作的送别诗。 诗句注释: - 豸锦乌纱不老仙,闲来西浙览山川。 - “豸锦乌纱”指的是官帽,象征着官职和地位。 - “不老仙”形容陈先生像仙人一样长寿。 - “闲来西浙”说明陈先生闲暇时会去浙江一带游览。 - “览山川”指观赏山山水水。 - 风神绝似难兄美,庆泽钟于令子贤。 - “风神”通常指人的气质或者风度。 - “令子”是对儿子的敬称。 -
涵碧亭为乡人郭宜轩赋谁构筑幽静小亭靠近水边,宜轩高致自无伦。 波光洒在水面万顷映天空,茅屋数椽无市尘。 樵唱渔歌孤棹晚,野花间草四时春。 我来痛饮非无意,也拟江湖作散人。 注释: 1. 谁构筑幽静小亭靠近水边,宜轩高致自无伦: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宜轩的赞赏之情。“谁构筑”意味着是谁建起了这个幽静的小亭,而“幽静小亭靠近水边”描绘了这个小亭的位置和环境。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