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龄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荒台碧血秋光老,西施行处寒烟绕。 - “荒台”指姑苏台,这里指代古代的遗迹或遗址。“碧血”暗示了战争与牺牲,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次战争的牺牲者。“秋光老”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岁月的流逝。“寒烟绕”则形容了姑苏台上空常年笼罩着一层寒冷而朦胧的烟雾,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译文:姑苏台上,曾经战火纷飞之地,如今只剩下苍凉的秋色和缭绕的寒烟。 2. 战垒年年换绿苔
【注释】 山石次昌黎韵:以昌黎体写诗。昌黎,唐文学家韩愈的号。 历乱凌翠微:形容山石参差不平。 枫杉十里蜻蜓飞:枫树和杉树遍布十里,蜻蜓在树上飞舞。 百道细泉流木末:上百条细水流经树木的根部。 黄梅雨过杨梅肥:过了梅雨时节,杨梅成熟,果实肥大。 入寺不闻声剥啄:进入寺庙里听不到敲门的声音。 花龛半掩人来稀:花坛里的小佛龛被半掩着,来人很少。 老僧睡起偏袒坐,饭我青精充我饥:老和尚起来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江上送别图,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枫江酒船”、“搊筝美人”等,生动地展现了送别场景的美丽与哀愁。 译文: 白晰乌衣郎,在枫江酒船上弹奏琴瑟; 美人坐在两旁,月光下歌声悠扬; 痛饮不空金错囊,君才固空草明光; 何为浪迹长沧浪,诵君长句气莫当; 少陵野老堪颉颃,谁同调者莱阳姜; 君今顾我浣花堂,石兰满径生清香
这首诗是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六首。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六个字。以下是对诗句的解释: 1. 张公药囊手提携,不入吴市贪山栖。 - 注释:张公的药囊总是带着,不愿意去吴地市场。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药囊"暗示了张九龄自己也是一位隐士。 2. 淳气堪编孝友传,道风恒与烟霞期。 - 注释:他的淳朴之气足以成为孝友传的典范,他倡导的道德风尚常常与自然的景色相融合。
昆崙木禾天下无,当其未发同枯株。 昆仑山上的木材天下没有,当它尚未发芽时就像枯萎的树桩。 潘生崭崭露头角,何异琼蕊方敷腴。 潘生崭新崭新露出才华,就像琼花刚刚开放一样美丽。 哲昆文章叹零落,赖子收拾灰烬馀。 哲学家的文章感叹已经凋零,依靠你整理这些散乱的诗篇。 十载悽凉歌隔谷,至今神色惨未舒。 十年来凄凉悲伤的声音传遍山谷,至今还带着忧郁的表情没有舒展。 高气巳足空九县,健笔更欲凌三都。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逐句翻译诗句,最后对整首诗进行分析。 “访顾樵水”是全诗的开头两句,意思是说在空寂的城中来回奔走,只看见路旁的荆棘和石块。“徙药寻君立板桥”,意思是说为了寻找顾樵而来到这荒凉的野地,站在了那木板桥上。“徙药寻君”,是说顾樵已不在这世上了,但自己还来这荒郊野地找他。“徙药寻君”是说自己怀念顾樵的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赠给陆凤华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陆凤华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故人独子青松枝,憔悴江头歌式微。(赠陆凤华) 这首诗的首句,用“青松枝”比喻陆凤华,赞美他像青松一样挺拔、坚强,不畏艰难。同时,也寓意着陆凤华的品格高尚,不随波逐流。 破椽止许安邺架,一生不解食熊肥。(赠陆凤华) 这句诗表达了陆凤华的清贫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却能安于现状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杨白花》,全诗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 - 杨花:指柳絮,常在春天飘飞。 - 子规啼声:杜鹃鸟的叫声,常用于表达哀伤之情。 - 龙标:指的是地名,这里泛指远方的地方。 - 五溪:指湘江上游的五个支流,也泛指南方的水乡。 -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把满怀愁绪托付给明亮的月光,让它带到远方的朋友那里。 - 夜郎西
潘江如游闽过别托访何玄子叶敬甫诸公事迹 北风吹动猎猎寒流澌,黄尘黑雾吹人衣。 春天不来出来也消瘦,空庭老树号饥鸱。 先生来访我为何匆匆忙迫,包袱被因人将远行。 为你起舞唱出《行路难》,满目都是艨艟暗金戟。 骅骝无法和弇山骖配,空效罢牛走尘陌。 你这次去东经过仙霞,仙霞上战骨堆如麻。 千山落日依着残垒,八郡空城噪晚鸦。 当年轶事恐怕已磨灭,纳肝断腕堪咨嗟。 你离开为我带油素,遗民睹记应无误。
酬方尔止见怀兼送之金陵省侍 昔年偕子瓦官宿,风雨寒灯叹声续。 汉家火井谁更窥,葛岭堂前散桦烛。 荒台含泪数归鸦,废苑临风吊平绿。 余感秋菰归故园,子随冰泮出国门。 何地登楼堪作赋,苏台空望灞陵云。 须臾铁甲弥吴市,共道花源在江渚。 轻舠泛泛荻溪深,瞥眼逢君惊且喜。 多君勖我青琅玕,蒲塘拭泪起长叹。 世事正疑峰九面,人间难尽磴千盘。 永嘉侨客本无家,笠泽春风十亩赊。 岂意下江兵忽起,庾村谢墅遍悲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