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技巧的掌握,以及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把握诗歌内容,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感情基调;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把握意象特点及思想情感。此题要逐句翻译,分析其大意和情感。 “歌舌”二句:意思是:歌喉婉转如黄莺啼叫,舞腰柔细如黄蜂采蜜,在华贵的堂上处处都是颐指气使的姿态。四弦: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移船出塞”句:意思是:弹奏的曲调悠扬动听
注释: 白石飞仙:指词人自己,以白石道人自比。 紫霞凄调:指词作的音韵凄楚哀伤。紫霞即紫色的霞光,形容色彩美丽;凄调,悲怆的曲调。 断歌人听知音少:意指词作难以被懂得欣赏的人理解。 几番幽梦欲回时:表示词人多次做着幽静的梦境,但每当想要回到现实中时又觉得如此美好,令人留连忘返。 旧家池馆生青草:指的是词人在故居中的池塘和亭台已经长满了青草。 风月交游:指的是词人与友人一起游玩赏景。
踏莎行 木落天寒,年华又暮。老来多病须调护。诗编酒榼总无缘,闲中赢得瞢腾睡。 尘暗犀梳,香消翠被。悄无音信来青羽。新愁正上自眉峰,黄昏庭院潇潇雨。 赏析: 《踏莎行》,又名《秋霁月明》、《踏莎行·郴州旅舍书怀》、《踏莎行·郴江旅舍书怀》等,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之一。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句“木落天寒”点出时间、天气,为全词奠定了一个凄凉的氛围。“年华又暮”既点出了时间、空间
诗句如下: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小园香径独徘徊,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雨湿流光,花影乱窗纱。 - 春风不染白头恩,只愿君心似我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1. 我想要乘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那里是高高的宫殿,寒冷的天气让人难以承受。我在梦中翩翩起舞,想要飞向美好的世界,醒来却不知道该去何处寻找。 2.
踏莎行·其四 正月五日定空寺观梅 景泮冰檐,情回瑶草。副能守得春来到。管曾独自索春怜,而今觑著东风笑。 粉凝酥寒,云房睡觉。胭脂也不添些小。天真要与此花争,是伊占得春多少。 注释 1. 景泮:景色清冷,如水波般荡漾。 2. 冰檐:形容冬日屋檐上的冰挂晶莹剔透。 3. 情回瑶草:比喻内心的情感如同瑶草一样纯净而坚韧。 4. 副能:副官的能力或才能。 5. 索春怜:寻找春天的怜悯和关怀。 6
【注】: - 踏莎行·其五元夕:此词为南宋辛弃疾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元宵节夜晚的美好景色与感受。 - 拨雪寻春:形容春天来临,大地回暖,冰雪融化。 - 烧灯续昼:点灯笼延续白天的光明,意味着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 暗香院落梅开后:梅花在庭院中悄然绽放,散发出幽香。 - 无端夜色欲遮春:夜色浓郁,仿佛想遮住春天的气息。 - 天教月上宫桥柳:上天安排,月亮爬上了宫桥边的柳树。 -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踏莎行·其七追往事》是宋代词人毛滂的作品,此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现实无奈的情感。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释: 1. 芳气霏微:芳香之气轻柔而微弱,形容春天的芬芳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2. 薄衣料峭:穿着单薄的衣服,形容天气寒冷,也暗示着词人的孤寂与清冷。 3. 何人正倚桃花笑:谁人正靠在盛开的桃花旁边微笑?描绘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景
踏莎行·会宗园初见梅花 映竹幽妍,临池娟靓。芳苞先暖香初娠。南枝微弄雪精神,东君早寄春音信。 奔月仙标,乘烟远韵。玉台粉点和酥凝。从来清瘦可禁寒,为谁早把霞衣褪。 诗句释义及注释 - 映竹幽妍:描述竹子的轮廓与颜色,显得雅致而美好。 - 临池娟靓:形容水边景色美丽,如同美人般娇艳。 - 芳苞先暖香初娠:花朵开始绽放时散发出的香味,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 南枝微弄雪精神
诗句释义: 阶上的影子是红色的,因为春天来得晚;柳树的苞儿已经黄了,因为春天来得早。天上的薄云在玩弄太阳,所以天气一会儿阴一会晴,半明半暗。重重帘幕没有卷起来,炉中香篆袅袅升起,小花刚刚破土而出,在春丛中浅浅地开着。 凤头绣得仍然很重,鸭形烛台常常暖着。屏山画入江南风光遥远。醉后轻梦短枕欹斜,绿窗窈窕风光照人。 译文: 台阶上的影儿红得迟,柳树上的苞儿黄得早。 天上的云儿玩着太阳,时阴时阳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行云会事不飞来,长空一片琉璃浅。 注释:在碧绿色的树下,月光显得格外圆满;绿苔覆盖的台阶上,晨露晶莹剔透。月光映照下的水面,如同洒满了金色的碎玉,仿佛是堆满了瑶台的美酒。飘动的云彩,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参与着这场月色盛宴,但它们并不真的从空中飞来,而是静静地漂浮在广阔的天空中,与清澈的天空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玉燕钗寒,藕丝袖冷。只应未倚阑干遍。随人全不似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