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仁
不扫仙坛借隐居,扁舟南下意何如。 十年藩府趋帷幄,千里山河倦尺书。 怪事只今看失马,前程未用叹枯鱼。 病躯不得临歧别,搔首东风柳影疏。 注释: 1. 不扫仙坛借隐居:借用神仙之地来隐居,表示远离尘世的清高。 2. 扁舟南下意何如:乘坐小船向南航行,心中充满疑问和期待。 3. 十年藩府趋帷幄:指在藩王府中忙碌于军政事务(藩王府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4. 千里山河倦尺书:形容长途跋涉,疲惫不堪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天书海内起英髦:天书,即皇命或诏书。海内,指天下。起英髦,意为提拔英才。 2. 肯许山林索价高:肯,愿意。许,允许。山林,指隐居之地。索价高,指隐居生活并不富裕。 3. 一日声名催宦达:一日,意为很快。声名,指名声。宦达,意为官运亨通。 4. 十年踪迹类逋逃:踪迹,指足迹。逋逃,意为逃亡。 5. 女怜择对方谐卜:女怜,指妻子。择方,意为选择。对方谐,意为与对方和谐
【诗句释义】 十月初五日夜柳城梦草堂 落叶残灯卧柳城,长江远海隔柴荆。 久淹客路头俱白,暂想云山梦亦清。 黄鹤紫芝空谷晚,寒梅疏竹小窗晴。 觉来枕上芭蕉雨,犹似松风涧水声。 【译文】 十月十五日夜晚我在柳城梦见草堂 落叶飘零灯光昏黄我卧于柳城之中 长江远远在江边隔着柴门 我长久困居客途白发满头 偶尔想象那云山之境梦境也清明 黄鹤紫芝在空谷里晚归 寒梅疏竹映衬着小窗的晴天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诗词含义时,要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及诗词的注释等相关内容进行,注意从题目要求出发分析概括诗句意思。“诗书正气有家传”,指徐仲圭家世代读书做诗,注重诗书修养;“乡邑皆称孺子贤”,“孺子”代指人,这里指徐仲圭,意思是徐仲圭在家乡被人们称为贤者;“千里趋庭秋似水,重闱戏彩日如年”,意为在千里之外追逐父亲(徐仲圭)回家的日子就像秋天一般漫长
赓云松陪祭翁墩先垄 三年不得诣先茔,白发斜阳渺渺情。 空读蓼莪挥涕泪,又惭麦饭负清明。 风烟极目山林远,丘垄伤心草树平。 多感故人深厚意,一尊同荐石泉清。 注释: 赓云:继续祭祀之意。 松:松柏,常被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节操。陪祭:指在祭祀时陪同祭拜。 翁墩:指的是祖父的坟山。先垄:先人之墓地。 三年不得:三年不能前去祭祀。 白发斜阳:形容年老色衰,头发花白。渺渺情:深深的思乡之情。 空读蓼莪
【注释】 1.秋风送别:指秋风送行。闽关,地名,在今福建。 2.分教:即“便教”。 3.司征:主管、执掌军政要职。 4.词林:文学艺术的园地;三冬学:指冬天的三四个月,这里指冬读书时。 5.云路:比喻仕途之路。 6.紫芝:一种灵芝草。黄叶:这里代指秋日。 【译文】 秋风送别出福建关口,老桂飘香扑鼻拂过马鞍。 早先就已教他当年曾北上,今日又让他此日向南归。 词坛已富足了冬天的三四个月
注释: 1.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196—220),此诗是魏晋时期的作品。 2. 明经: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即“举孝廉”。 3. 年少:年龄小。 4. 春日:春天。 5. 秋:秋天。 6. 慈乌:乌鸦。 7. 乐育:乐于教育、教化。 8. 邻邑:附近的县城。 9. 贤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10. 移忠:转移忠诚之心。 11. 须:需要、必须。 12. 天颜:皇帝的面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送彦材居贞 (送张子居贞) 闽关西去度嵯峨,下有轻舟入浙河。春日山川开雨雪,旧时滩濑减风波。玉堂莲炬须分直,茅屋村醪许重过。臃肿自惭山下木,老枝空干倚岩阿。 注释:闽关——指福建省的福州关口。嵯峨——形容山势险峻、陡峭。轻舟——小船。春日——春天的季节。山川——指山和河流。雨雪——降雪。滩濑——河流中急流险滩
诗句释义 - 二郑才名世并传: 指的是两位著名的人,即张载和王通。他们的名字和才华在历史上广为流传。 - 自成同气亦家贤: 自己与他们成为同气相求的人,也被认为是家中的贤人。 - 石渠有待书重校: 指《石渠阁》中的文献需要重新校对。这可能是指某部重要著作或文献。 - 宣室遥知席欲前: 宣室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指作者希望能得到皇帝的接见。 - 对雪肯过安道里:
诗句解释: 1. “苦学怜君最少年” - 表示对年轻学者的辛勤学习和成长过程充满同情。 2. “传毡况是隐君孙” - 指代某人是其家族中隐逸或隐居的成员,这里特指一位隐士的孙子。 3. “屏山仰止来千里” - 形容诗人对远方之人的高度敬仰和尊敬之情。 4. “杜曲分流溯一原” - 描述诗人在返回家乡的路上追溯着一条小道,回到了自己的根源之地。 5. “奇字政须询故学” -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