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完璧
刘春台太守州治有大观天日近雄胜海山连之联因十咏其韵简上 龚黄芳誉重如山,可慕当年不可攀。 银笔恨无今日传,循良犹在口碑间。 注释:龚黄的名誉像山一样重,让人敬仰但当年难以企及。可惜现在无法亲眼目睹他的风采,只能通过口碑来了解他的优点和美德,如同海山相连一般紧密。 赏析:这首诗是刘春台太守对龚黄芳的颂扬和怀念之情。诗中表达了对龚黄芳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美好品质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
注释:风流儒雅慕豪雄,指的是刘春台太守的风度与儒雅。勋业文章海岱空,指的是他的功勋和文章成就如同大海和泰山一样伟大。天地无私人似约,指的是他对待天地的态度就像古人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仲舒端合到天东,指的是他的行为举止与孔子相仿,能够抵达天的东方。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刘春台太守的。诗中描绘了刘太守的儒雅风度和辉煌的功业,他的文章如海岱般浩瀚,对待天地的态度也如古人所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以及重点词句的含义,同时结合写作背景、手法特点、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 “睡起”的意思是:从梦中醒来。“寂寂”是静的意思。“清轩”是指空明的窗户。“老病身”指诗人年老多病的身体。“无赖”是闲适无聊的意思。“闲情”是闲适的情绪。“无因”是说写诗无由可找。“日长”是说白昼的时间很长
谢组樵云白发馀,阅来尘世合幽居。 萧然一径林峦外,未必人心似坦如。 注释: - 谢组樵:指诗人的朋友或同道中人。 - 阅来尘世:经历了世间的纷扰。 - 合幽居:适合隐居。 - 萧然一径:形容山林间的小路寂静而清幽。 - 林峦外:指山林之外的景象。 - 未必人心似坦如:不一定所有人都能保持心地善良和坦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的诗篇
【注释】 百年幽癖向烟霞:指诗人一生酷爱烟霞,有隐逸的癖性。 海岳茫茫日已斜:大海与高山茫茫无际,太阳已西下。 开老蘋花秋浦静:指秋天的浦口水面上盛开着苹花,景色宁静。 野鸥来往水边沙:《诗经·小雅·采薇》:“于以采薇?南涧之滨。”后用“水边沙”代指江滨、湖滨。这里指江岸上鸥鸟飞翔。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当时高适任刑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而作者则在夔州刺史任上
【注释】 春日即事(jì shì ):春天的景色。 柴门(chái mén):用柴草、树枝等做的简陋的门户。 闲馆:指没有宾客的清静之处。 【译文】 山鸟鸣叫,春雨绵绵。 柳花飘落,闲馆无人,醉得象泥人一样。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因感伤时光易逝而写的。全诗意境恬淡自然,不事雕琢,清新隽永。 第一句“一声两声山鸟啼”,写山中之景,以动衬静,写出了初春时鸟儿叫声之多
【释义】 修长的竹子挺拔俊丽,高洁超然,不染尘世。满地苍苔,落花堆积。我悠然自得,悠闲自在地散步在春日里,春风和煦,令人心旷神怡,无忧无愁。 【注释】 1. 㛹娟:高耸。 2. 苍苔(cán tái):青黑色的苔藓。 3. 青藜(lí):浅青色的竹简。藜,一种植物名。 4. 无个轩乘无个愁:没有车也没有轿子,没有烦恼也没有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天景色和心情的小诗。全诗语言朴素自然
【注释】: 1. 惆怅春残尽日中,新词欲写倦柔风。 2. 珠玑不逐猩毫落,意匠悠悠铸未工。 3. 辛夷花,即木兰花,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朵,有香气。 4. 辛夷花的花序似连翘,花形如杏花,花色白,清香四溢。 5. 珠玑:珠宝。 6. 猩毫:指毛笔。 7. 珠玑不逐猩毫落:指诗思不随诗句的落笔而消逝。 8. 珠玑:珍宝、珠宝,比喻美好事物,这里指诗词的精华。 9. 珠玑不逐猩毫落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诗句,最后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注释。“满庭芳意绿茸茸”,意思是庭院中一片绿草茵茵;“独向瑶台步晚风”,“独向”是独自的意思,指作者自己;“瑶台”是指仙境,此处指天上的宫殿;“步晚风”是指漫步在凉爽的晚风里;“一片残红飞翠藓”,“残红”指的是落花
注释: 松树和细竹随风起舞,就像在随意地舞蹈。石床上长满了各种颜色的苔藓,形成了五彩斑斓的花纹。我悠然自得地醉卧其中,不关我的事,一觉醒来,已经落满了桃花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开头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风的柔美和大自然的生机。第三句“悠然醉卧了不关”,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陶醉和享受,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态。最后一句“一梦落尽桃花雨”以梦境结束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