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
译文: 女儿们像神仙一样,反而觉得自己太平凡, 她们半生的幽怨都写在眉间。 相思之情已经达到了极致,也变得庄严起来。 春景写的时候是三二月,花枝障得几重帘。 缠绵的思绪就像一片蕉萃,一时之间兼有。 注释: 1. 儿女神仙反自嫌:儿女们像神仙一样,反而觉得自己太平凡。这里用儿女和神仙对比,表达了儿女们在追求仙道的过程中,反而觉得自己很平凡,没有达到仙人的境界。 2. 半生幽恨在眉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找出诗句中的意象、手法、炼词、表现手法等,并加以解说。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全诗的意境与情感氛围,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从内容、语言、结构、手法等方面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清思路,概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1)“四和香”是元代文天祥的集杜诗中一首
菩萨蛮 茶烟袅尽箫声歇。墙西但有伤心月。 错道为花来。花飞一寸苔。 帘镫犹弄影。窗外红鹦醒。 直是病无憀。恹恹又一宵。 注释: 1. 茶烟袅尽箫声歇:茶烟袅袅升起,箫的声音也停歇了。 2. 墙西但有伤心月:只有西边的墙上只有一轮让人感到伤感的月亮。 3. 错道为花来:却误认为是花儿飘落而来。 4. 花飞一寸苔:花瓣随风飘动,飘落在一寸厚的青苔上。 5. 帘镫犹弄影:窗帘上的灯仍然在摇曳着
浣溪沙 只有桃花比旧红。 燕昏莺晚为谁慵。 秋千门外水西东。 那惜芳踪和柳絮,更无隐语寄芙蓉。 别离真个不相同。 注释: 1. 浣溪沙:一种古风词调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因唐人薛昭蕴所作《浣溪沙》一曲而广传。此词又名“小庭花”、“一箩金”、“思越人”等,属于小令,共五十五字,有单调、双调二体。此词为单调,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2. 只有桃花比旧红:只有桃花的颜色比去年更加鲜艳。 3.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格式要求,需要逐句翻译并给出必要的注释。 诗句: 1. 台城路 乙酉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越八日姚柽甫丈约云阁与余往南河泡看荷花各得词一首时余将出都矣 2. 片云吹坠游仙影,凉风一池初定。 3. 秋意萧疏,花枝眷恋,别有幽怀谁省。 4. 斜阳正永。 5. 看水际盈盈,素衣齐整。 6. 绝笑莲娃,歌声乱落到烟艇。 7. 词人酒梦乍醒。 8. 爱芳华未歇,携手相赠。 9. 夜月微明
诗句解析: 1. 醉太平 - 这是一种诗体的名称,通常用于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在这里,它可能用来表达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寻求解脱的愿望。 2. 黄童画痴 - “黄童”可能指的是年轻的孩童,他们天真烂漫。而“画痴”则形容一个对绘画有着极高热情的人,常常沉浸于画中世界无法自拔。 3. 狂来赋诗 - “狂来”可能表示一种冲动或者情感的高涨。而“赋诗”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创作活动
【注释】 甲申:农历六十年为一甲,甲申是六十年中的第一个甲子,即辛亥年。九月初八日,指宋亡后,作者于南宋时被元虏俘虏,在大都(今北京)囚禁,后出使元朝的金莲川等地的第二年。 六十年前书一纸:辛亥,宋亡之年。“甲申”指宋元之际,辛亥则指作者的生年。“书一纸”,意谓辛亥年(1300)的《己未秋别京师赋此诗》一诗。 四千里外客重来:作者于宋末入元,至大德年间才得归南宋故土。这里说,他自北而南回到故乡
点绛唇 咏西施舌 梦雨丝风,溪头网得娇如雪。 金璚玉屑,肯使轻磨灭。 想是吴宫,曩日曾饶舌。 空凄切,江湖贬绝,莫向人间说。 注释及赏析: - 梦雨丝风:形容细密的雨丝和温柔的风。 - 溪头网得娇如雪:在溪边用网捕到像雪一样白嫩的西施舌头。 - 金璚玉屑:比喻其颜色珍贵,如同金子和美玉的碎屑。 - 肯使轻磨灭:不忍心轻易地将其弄脏或损坏。 - 想是吴宫:想象这西施舌头来自吴国宫中
诗句释义 - 人生如客: 比喻人生短暂,如同客居他乡。 - 死葬要离侧: 要离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刺客,此处指死后也要与要离一样安葬在相近的地方。 - 万岁千秋谁料得: 意指无论人世间的皇帝或长寿者都无法预料到自己的结局。 - 那有是非黑白: 意指世间的善恶、对错、美丑等都难以分辨。 - 数声水向东流: 形容时间流逝,如同流水向东流去。 - 一弯月在西头: 描述月亮的形状或者位置,可能是在傍晚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语言及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诗作,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情节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原文,找到答题区间,结合选项对应作答。 “梦江南”是词牌名,此处指词的标题。“西湖好”一句,点明词题中的地点在杭州西湖,并写出了此地之美丽奇香;“霜雪助奇芬”,即指冬日的西湖,有雪花飘落的景象,衬托出了西湖冬天之美。两句写景,突出了西湖的秀美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