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神仙反自嫌。
半生幽恨在眉间。
相思极尽转庄严。
春景写时三二月,花枝障得几重帘。
缠绵蕉萃一时兼。
译文:
女儿们像神仙一样,反而觉得自己太平凡,
她们半生的幽怨都写在眉间。
相思之情已经达到了极致,也变得庄严起来。
春景写的时候是三二月,花枝障得几重帘。
缠绵的思绪就像一片蕉萃,一时之间兼有。
注释:
- 儿女神仙反自嫌:儿女们像神仙一样,反而觉得自己太平凡。这里用儿女和神仙对比,表达了儿女们在追求仙道的过程中,反而觉得自己很平凡,没有达到仙人的境界。
- 半生幽恨在眉间:半生的幽怨都写在眉间。这里描述了儿女们的忧愁和遗憾,这些情感被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眉间,无法摆脱。
- 相思极尽转庄严:相思之情已经达到了极致,也变得庄严起来。这里的“相思”指的是儿女们在思念亲人或者爱人时的感情。当这种感情达到极致时,就变得庄严而庄重,不再只是单纯的思念,而是包含了更多的情感和责任。
- 春景写时三二月:春景写的时候是三二月。这句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但在这里,春天的景象却被描绘成一个特定的时间——三二月。这样的描绘可能暗示了这个时间段内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前面的“相思极尽转庄严”相呼应。
- 花枝障得几重帘:花枝障得几重帘。这句诗描写了春天的花枝被遮挡的情景。这里的“花枝”可能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而“障得”则表示被遮挡。通过这个场景,诗人可能想要表达出春天虽然美丽,但却被悲伤和忧愁所笼罩,无法真正展现出其应有的美丽。
- 缠绵蕉萃一时兼:缠绵蕉萃一时兼。这句诗描述了绵绵不绝的思念。这里的“缠绵”形容了思念之情不断、深远;“蕉萃”则是一种植物的名字,可能是用来象征思念之情如同蕉萃一般,难以割舍。同时,“一时兼”也可能意味着这份思念跨越了时间,贯穿了整个生命过程。
赏析:
这首《浣溪沙》是一首描绘儿女们内心情感的词作。通过对比儿女们与神仙的差异,突出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半生的幽怨都在眉间,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忧愁和无奈。相思之情达到了极致,也变得庄严起来,揭示了他们对情感的追求和执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儿女们的内心世界。从半生的幽怨到相思的极致,再到春天景象的描绘,最后到缠绵不尽的思念,词人巧妙地运用各种手法,将儿女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词中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儿女们内心世界的描绘,词人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词中对春景的描绘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这首《浣溪沙》以其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儿女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赋予了词作更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