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破庵赞其一 噫嚱吁,何人欤。 无德可敬,无言可书。 非横灭族,是真瞎驴。 有口不能骂得,卷而分付云居。 注释: 噫嚱吁,何人欤。 ——唉呀,这究竟是谁啊? 无德可敬,无言可书。 ——没有道德可以尊敬,没有言语可以用来记载。 非横灭族,是真瞎驴。 ——这不是故意灭绝家族,这是真的像瞎驴一样。 有口不能骂得,卷而分付云居。 ——有嘴却不能骂人,只好把这些话卷起交给天边的云居住。 赏析:
【注释】 (1)瞌睡:打盹儿、小憩。 (2)参禅不入炉冶:禅宗认为,修习禅定必须静心,而“炉冶”是指炼丹炉和冶炼场,比喻尘世的喧嚣与诱惑。 (3)盗橘过于挥剑:指偷橘子时手忙脚乱地挥舞着剑。 (4)伎俩:这里指手段。 (5)元来:本来。 (6)个样生:原指佛家弟子的仪态,后来泛指一切人。 (7)忠道者:这里指一个有道德的人或志士。 【译文】 听教一味瞌睡,参禅不入尘世; 偷桔时手忙脚乱
【注释】 灵照女:指仙女。 髻:女子发髻。 无鞋磹脚:没有鞋子,形容赤脚。 精神:这里比喻才智。 销铄:消磨、消磨。 最苦拈来泼罩篱:意谓最痛苦的莫过于像泼水一样将才华泼洒在篱笆上,无人赏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才女的诗。全诗三句,每句七言,句句押韵,语言质朴,却有深意。第一句写其容貌美丽。第二句以“精神”喻才华,以“销铄”喻才智,形象生动。第三句用一“苦”字作结,点出主题
【注释】 赞:古代的一种文体,是歌功颂德的文章。 其三:这首诗的第三句。 没兴遭逢着:没兴趣,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 前凶后不吉:前面很危险,后面又不吉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诗人通过描述天气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看法。 "晴空轰霹雳":晴空突然响起雷声,形容天气突变,让人措手不及。 "官路栽荆棘":在仕途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
常不轻童子赞 注释:常常不轻易称赞小孩子。 作佛名何佛,不轻成自轻。 译文:为什么要给佛起这样的名字呢?因为佛并不是一个轻浮的人,而是非常谦虚的。 谁知眼睛里,个个有瞳人。 译文:谁能知道,每个人的眼睛里面都有自己的瞳孔,就像佛一样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注释】 窃:暗中。踪:踪迹,迹象。败:指犯罪或违法。是:代词,这件事(指白拈之事)。真:确实、实在。白拈:比喻无罪之人被牵连。其谁与当:是谁能承担这个冤屈。 【赏析】 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为“冤家”二字。谜面的意思是:暗中没有踪迹,犯罪没有赃物,确实是清清白白的人,谁能担当这冤屈呢? 此诗谜以“临济赞 其二”四字起头,将谜底隐在诗句之中,使读者产生猜测的兴趣。谜中“窃见”、“不见”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通过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注意要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来分析。本诗的作者是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北岳先生,金代文学家。他一生坎坷不平,怀才不遇,却能以文名世,为后世所景仰。他的诗词风格雄浑沉郁,慷慨悲壮。“普化赞”是一篇赞颂佛道二教的骈体文。全篇以佛道并举,以佛道劝人,用意甚深,寓意颇丰
【注释】 1. 褰裳而趋:提起衣裳快步走。 2. 或然:形容态度轻松的样子。 3. 咄咄书空:形容在说话时,口齿不清,声音嘈杂。 4. 喃喃独语:喃喃自语,形容独自低声说话。 5. 渠侬(nóng):我。 6. 转法华:转述《法华经》。 7. 知得身心在何处:知道身体和心灵在什么地方。 8.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行走时听到有人念经,就停下脚步仔细聆听。他发现这个人在念经时口齿不清、喃喃自语
【注解】 窠:鸟兽的巢。 佛法:佛教。 设网罗:布设罗网,比喻设置圈套,指用某种思想、言论来蒙蔽或控制人。 吹起处:指风起时。 不离窠:没有离开鸟巢。 【译文】 你的言论就像布设的网罗, 虽然风吹动它,但依然没有离开鸟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鸟儿被风吹动而没有飞离鸟巢,比喻某些人的言论虽然能迷惑人们,但最终不能改变他们的立场和信仰
临济大师赞 其一 善战不动旗鎗,善缚不加绳约。 其毒犹恒山之蛇,被伤者决定无药。 注释:善于战斗却不动用兵器,善于捆绑敌人却不施加绳索。他的威胁如同恒山的蛇一样,一旦受伤就注定无法治愈。 赏析:《临济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赞扬临济义玄禅师,认为他“善战不动旗鎗,善缚不加绳约”,即善于以静制动,不使用武力,而是用智慧和计谋制服敌人;他的威名远震,如同恒山的巨蟒,让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