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注释】 定慧圻: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宿松县西南。长老:指僧人。诈哑佯聋:假装聋哑,不露声色。指西作东:意指说东就东。肆无所畏:放肆,无所顾忌。说大脱空:言谈玄妙,不着边际。弯弓曾发蓬蒿箭:用弓射中蓬蒿丛中的虫类。南山白额虫:山野间一种能飞的虫类。 【译文】 诈哑佯聋、装聋卖傻,指西说东。 放肆言行无所顾忌,言谈玄妙不着边际。 弯弓发射蓬蒿丛中的虫类,射中南山白额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谜诗
【注释】 破庵赞 其二 生平萧散,浑无羁绊。 奋恶拳头,打会禅汉。 我尝一见,口似匾檐。 凡侍之者,莫知其几,往往瞠乎其后,终莫得其畔岸。 是故不可毁,不可赞,至于不可奈何。 但如今必要知其所窃之羊,谩去西边屋角头蜂桶里寻看。 译文: 平生性格萧洒不羁,没有羁绊。 挥动拳头打会禅宗和尚。 我曾经亲眼见过,他的嘴巴像门板一样。 凡是侍奉他的人,不知道他有多少门板。 他们常常远远地跟在他的身后
【注释】 彰圣辉长老:即赵孟頫,字仲永。 一之上,三之下:指天为一,地为三。 有来由:出自《周易》。意思是说天地生成,万物皆有来源。 刚自辽天索价:刚,刚强、固执。辽,辽远。这里形容事物发展变化,没有道理可讲。 累及儿孙成话把:累及儿孙,子孙后代都受到牵连,成为后人的话柄。 【赏析】 这首诗是赵孟頫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诗中的“彰圣辉长老”指的就是他自己,他在世时一直以“文宗天下”著称
【注释】 益:更加,更进一步。玄化:玄妙的教化。杳绝机宜:指没有机巧、计谋。桃红李白:春天桃花红白的花瓣飘落下来。芬披:芳香散发。问著东风总不知:春天的风总是吹拂着万物,但我不知道它究竟吹向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咏桃树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与感受,表现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首二句是说:人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情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全诗的大意,然后根据注释和译文对诗句进行逐句分析。在赏析的时候,要指出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同时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手法,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得出结论。 “题岩寒拾”是全诗的第一联,“题岩”即题写岩壁的意思,指题写山岩上的石刻;“寒拾”指寒冷地捡起来。这一句的意思是:题写山岩上的石刻;寒冷地捡起来。 第二联“五峰路上,双涧寺前”,这两句的意思是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读题、审题,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再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并掌握诗句的意思。 “僧中之龙”,意思是僧人中的佼佼者;“法中之王”,意思是在佛法上也是佼佼者;“大慧赞”,意思是这首赞颂诗;“赞不及处”的意思是这首诗赞美的没有比得上的地方;“衡阳梅阳”,意思是衡阳郡和梅阳县,都是古代南方地区的重要地方,这里借代指南方。译文:僧人中最优秀的人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一个物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知己的渴望。 【译文】 这个物体的形状奇特,就像骨头上刻出的棱角,又像是头发一样细密。它不安于现状,却又想要去指南针一样的方向。它把须弥山放在一根针尖上,把四大海底装在一只没有底的篮子里。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理解我,只有朴庵。 【关键词注释】 1. 邹编修请赞:这是一首咏物诗
延庆日长老请赞 不爱人赞,不怕人谤。 注释:不喜爱别人的赞誉,也不怕别人的诽谤。 令是一条筋,见者难近傍。 注释:我就像一根筋,看的人难以接近。 要识渠侬端的,日在东山之上。 注释:要认识他的真实情况,他在东山上
丰干寒拾虎四睡赞 善者未必善,恶者未必恶。 彼此不忘怀,如何睡得著。 恶者难为善,善者难为恶。 老虎既忘机,如何睡不著。 注释: -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用来形容善恶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难以分辨的本性。 - “丰干”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寒拾虎四睡赞”则是他的一个故事,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遇到一只老虎,他通过观察老虎的行为和表情,最终判断出这只老虎并不是凶猛的野兽,而是一只温顺的老虎。 -
诗句 - 圜悟赞:这是一首诗的标题,可能是作者自题或他人所题。 - 坐底是谁:指的是坐在下面的人是谁? - 立底是谁:指的是站立的人是谁? - 两枚漆桶,一种无知:这里的“两枚漆桶”可能是指两个人物或事物,而“一种无知”可能表示这两个人或事物都是无知的、没有智慧的。 - 非惟咈诟啒㖀:这个短语可能是在批评某人不明智的行为或言论,“咈诟啒㖀”可能是对这种行为的评价或者指责。 - 恣意凤林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