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通过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注意要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来分析。本诗的作者是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北岳先生,金代文学家。他一生坎坷不平,怀才不遇,却能以文名世,为后世所景仰。他的诗词风格雄浑沉郁,慷慨悲壮。“普化赞”是一篇赞颂佛道二教的骈体文。全篇以佛道并举,以佛道劝人,用意甚深,寓意颇丰
临济大师赞 其一 善战不动旗鎗,善缚不加绳约。 其毒犹恒山之蛇,被伤者决定无药。 注释:善于战斗却不动用兵器,善于捆绑敌人却不施加绳索。他的威胁如同恒山的蛇一样,一旦受伤就注定无法治愈。 赏析:《临济颂》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赞扬临济义玄禅师,认为他“善战不动旗鎗,善缚不加绳约”,即善于以静制动,不使用武力,而是用智慧和计谋制服敌人;他的威名远震,如同恒山的巨蟒,让人望而生畏
【注释】:梁王:指唐玄宗。恓恓:忧愁的样子。一花五叶:指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认为佛性是无量的,如一花上结有五叶,即代表佛性广大无边。 【赏析】:本篇是咏物诗。诗人借赞美梅花来表现自己的高洁品质和坚贞气节。 第一句“触忤梁王”,写梅花不畏惧权贵,敢于触忤梁王。“忤”就是冒犯、违抗的意思。“梁王”指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奸臣杨国忠为相,造成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注释】 ①溪尾溪头:指小河的两头。打野盘:捉鱼。②捞虾摝蚬(yǐ)当朝餐:用网捞起虾和蚬子当做饭食。③想应不是钓鳌手:想来不会是钓鱼高手。④得个虾儿便喜欢:得到一只虾就高兴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渔人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渔人的自述,表现了渔人的艰辛以及捕鱼的乐趣。 首句“溪尾溪头打野盘”,写到了渔人在溪水的两头打围网捕鱼的情景。“野盘”指的是在野外设置的捕猎工具。第二句“捞虾摝蚬当朝餐”
首先输出诗句:大哉观自在,善观诸音声。而于诸音声,不作音声见。是见亦寂灭,亦无寂灭者。由是离众苦,处处得解脱。分身十方刹,救度于一切。 译文:观音菩萨真是伟大啊,她善于观照世间的音声。但她并不将这一切视为实相,而是认为这些声音都是幻化的存在。这样的认知让她能够远离一切痛苦,因为她认识到了世间的一切皆是虚幻的。观音菩萨通过化身成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为众生提供救援,解除他们的苦难
【注释】 维摩居士赞 其二:维摩诘(yí jí)是古代印度一位有名的长者,他居住在毗耶离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古都),以高尚的道德和智慧著称。他的住所常常有疾病流行,但他本人却从不染病。 示疾毗耶:示,通“示”;疾,通“疫”,指瘟疫;毗耶,即毗耶离城。 平地风波:比喻在没有发生灾难的情况下,却发生了意外的事件,如同平静的水面突然掀起波涛。 医不得处:无法治愈。 病在口多:疾病大多源于口中。
【注释】 达磨祖师赞:达磨,禅宗五家中的临济宗创始人惠能的法名,此诗赞颂他的禅学思想。 大破六宗: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特点,所以又称“教外别传”,即不通过经典来传授禅宗教义,而是以口头相传的形式直接传授。 单传一心:禅宗强调心即是佛,即一切皆在心中。 游梁历魏:指从南方到北方游历。 罕遇知音:很少遇到能理解的人。 少室:少林寺的古称。 面壁:佛教修行者的一种坐禅姿势,意为面对墙壁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维摩居士赞 其一:这是第一首诗,题目是“维摩居士赞 其一”,意味着这是《维摩诘经》中的一段内容,被单独选出来作为一首诗。维摩诘,又称维摩丈人,是印度的一位高僧,他的智慧和辩才在佛经中广为人知。 2. 诈病从来不可医:诈病,即假装生病,通常用来试探对方的反应或态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装生病是行不通的,别人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来治愈你的疾病。 3. 文殊特为下针锥:文殊
【注释】 等是清平世界人:等,同。清平世界,指太平无事、社会安宁的时代。 多因闲事长无明:因,因为。闲事,指无关紧要的杂事。长无明,永远不清醒。 使他个个能安分:使他,使那些。个,那。 图上何缘有姓名:图,指祖师像。何缘,为什么。 赏析: 这首七绝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世界画面: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没有纷争,没有烦恼。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金华圣者赞 饱啖猪头肉,长斋不吃素。 莫言滋味别,要且少盐醋。 注释:金华的圣贤们赞美这种食物(猪头肉),长期斋戒却不吃素食的人,不要以为味道不同,只要少吃盐和醋。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美食的赞美和对饮食文化的探索。通过对猪头肉的赞美,展示了人们对美食的喜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和尊重。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美食带来的欢乐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