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范
【注解】 布袋赞:一种以布袋为道具进行表演的民间舞蹈。 其一:是这首诗的序言。首句“露胸坦腹”形容表演者在表演时,身体完全暴露出来,毫不掩饰。第二句“皱眉搭嘴”,形容表演者的表情夸张,眉毛紧皱,嘴角上扬,做出一副严肃的样子。第三句“做个模样”,指表演者通过各种动作和表情来展现自己的艺术形象。最后一句“谓渠惺未必惺,请渠睡未必睡”,意思是说,表演者虽然表现得非常清醒
注释: 出手露脚,捞虾摝蚬。 这穷鬼子,可贵可贱。 纸钱堆里谩藏身,莫言冷地无人见。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蚬子的生活状态。蚬子在水底生活,当遇到危险时会伸出头来。它们可以高贵也可以低贱,这取决于人们的看法。在死后,蚬子会被埋入纸钱堆中,但人们并不真正理解它的价值。诗人用“出手露脚”来形容蚬子的这种行为,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生活状态。而“穷鬼子”则暗示了蚬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可贵的一面
【注释】 布袋赞:佛教语,指佛性。弥勒,是佛教中未来降生作佛的尊者。假底,比喻虚假。 【译文】 他四处游历,掠夺财物,既已吃饱喝足又喝醉了酒。 没有用心的地方,打个喷嚏而已。 再说他是真弥勒,想见别有假底。 【赏析】 本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布袋”来讽刺那些贪婪无厌的人。 首句“巡行掠布,既饱且醉”,写出了这些人的行为特点。他们到处游历、掠夺财物,既满足了自己的贪欲,又达到了麻痹自己的目的。
注释:满脸都是胡须,当门却没有牙齿。纵使不画影图形,东土有人认识你。 赏析:达摩祖师是禅宗的开创者,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这首诗以达摩祖师为题,赞美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品质。"满面尽是胡须"形象地描绘了达摩祖师的形象特征,"当门却无版齿"则表达了他的谦逊品质。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意深远,给人以深思
译文: 须菩提,你的头上白发满头,牙齿稀疏而豁落。 你的身体消瘦,但心志却高昂。 憍尸迦当面上当,对维摩诘甘自屈沉。 说甚解空称第一,只堪倚杖独沉吟。 注释: 1. 须菩提赞:这是一首诗赞美须菩提的诗。须菩提(Sumedha)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萨,他以其智慧和慈悲著称。 2. 头白齿豁:形容须菩提年纪已大,头发变白,牙齿缺失。 3. 空腹高心:形容须菩提身体虚弱,但心怀坚定。 4.
布袋赞 其三 注释:- 谁管你地:意为“不管你的地”,表示不干涉。 - 谁管你天:意为“不管你的天”,表示不干涉。 - 放下布袋:意味着放下所有的牵挂和烦恼。 - 打一觉眠:即安心睡一个好觉,表示放下一切,安心享受生活。 - 若论当来补处:意为“如果你能补上这个缺失的地方”,表示希望对方能够弥补过去的错误或遗憾。 - 驴年更待驴年:意为“如果驴年再等驴年”,表示希望对方能够耐心等待,直到时机成熟
【注释】 随流入流,无所分别。 处处圜通,头头渗漏。 云净八纮天宇宽,万顷波心莲一叶。 【译文】 观音大士赞 其二 随着河水的流动而流动,没有分辨出什么; 到处圆通,事事泄露; 天高云洁八方同,宇宙空间宽广; 万顷波浪中间有一朵莲花,它只是一片小小的荷叶。 【赏析】 此诗是赞美观音大士的一首颂歌,通过观音形象的描绘来歌颂她普渡众生的精神。全诗从观音大士的形象入手
【注释】 身如枯柴:形容罗汉的身材瘦小,像干瘪的柴木。 心如断崖:形容罗汉的心地非常坚毅,像断崖绝壁一样坚定。 万般神变,一种平怀:形容罗汉拥有超凡脱俗的神力,能够应对各种情况,但内心保持平静。 面面相看:形容罗汉面对众人时,总是保持谦逊和低调的态度。 究竟不知论底事:形容罗汉对于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始终保持谦虚和低调的态度,不炫耀自己。 阿耨达池龙王:指佛教中的龙王阿耨达多,是龙宫的主人。
【注释】布袋赞 其二:布袋和尚的第二首诗。肉重千斤,指其身体肥胖;智无半星,形容其智慧不高。回头转脑,昧却天真,意为他故意玩弄花招,欺骗世人。一处尤堪笑,街头等个人,意指他假装成乞丐在街头乞讨。我当时若见,只缓缓地向他道,谢三娘秤银。我如果当时看到他,就慢慢地告诉他说,感谢三娘用秤称银两给他。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布袋和尚装疯卖傻、愚弄世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
【注释】: 1、数珠:一种念佛时用的计数器。伎俩:指耍手腕、花招。 2、无端:没有道理,无缘无故。3、弄出:引起出来。4.何似:不如。5、月明霜满天:形容月光皎洁,霜白满地,十分清冷。6、孤猿啼断千峰上:形容猿猴的叫声凄厉,直上九重天。7、千峰上:形容山峦重叠。8、赏析: 起联“提起数珠呈伎俩,无端弄出孩童相。”是说,拿起念珠(或叫数珠)故意玩弄花样,就像玩弄孩子一样。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