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 翠光:指青竹。幽意欲生烟:青竹的幽静之态仿佛要化成烟雾。几种:几度。龙孙:竹子的嫩芽。青旅旅:形容绿竹的青色浓重,如青色旅装。婵娟:月亮。 【赏析】 这是组诗中第六首。全诗以青竹为题,描绘了竹林中春色之美。 第一句写万竹轩周围青竹茂盛,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第二句说这些青竹的幽静之态仿佛要化成烟雾,使人陶醉。第三句写竹子的嫩芽在春风里摇曳,犹如一群绿色的游子在旅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致梳理一遍,然后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此题注意从内容和手法上分析:首句“夕阳归去荻花乡”,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晚景;颔联写诗人对归鹭的观察,写出了鹭鸶在山腰间觅食的情景;颈联写鸟儿虽可以飞下觅食,但它们也忙着筑巢,表现出鹭鸶的生活习性;尾联点出鹭鸶生活忙碌的原因,即为了生存。译文:太阳落山后
【注释】 出游休问我西东,去去惟寻万竹翁。——出游时别问方向,只要找到万竹翁就是归宿。 幽趣翠华相得处,忽逢明月与清风。——在幽静的竹林中找到了心旷神怡的境界,忽然间遇到了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风。 【赏析】 《万竹轩》是一首写景的小诗,表现了作者在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知音、追求高雅情趣的心境。全诗清新淡雅,含蓄深沉。 首联“出游休问我西东,去去惟寻万竹翁。”诗人说,出游的时候,不必问我该往哪里去
【注释】 未终七碗:没有喝完七碗茶。卢仝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写的《饮茶歌》有“七碗吃不得也”之句,所以称“七碗”。 解跨骎骎两腋风:意思是说喝了七碗茶后,感到浑身轻松,两腋生风。 北苑鎗旗应满箧:意思是说北苑的茶应该装得满满的一竹筐。北苑是唐代皇家茶叶的产地,这里指代皇家所产的上等名茶。 可能为惠向诗翁:意思是说如果能够把这种名贵的好茶送给我,那真是太感谢了,因为我是个爱喝茶的人。 【赏析】
这首诗出自《遗教经》。这首诗是唐代僧人不空大师的一首偈语,其意译如下: 一念忘时便道空,不知空与色常同。 须知空色无分别,如此圆融始大通。 诗句释义: 1. 一念忘时便道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专注于当下的那一刻,他可能会觉得一切都是空的。这里的“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想法或念头,“忘时”则是指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空”则是佛教中的“空性”,即一切事物都没有实质性的存在。 2. 不知空与色常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时,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分析作答即可。“还乡道中闻杜鹃”意思是:在回家的途中听到杜鹃啼叫,引起我的思念。“才次乡关得此禽”,诗人刚到达家乡,就听到了杜鹃声,这是很让人感慨的。“五更啼处九春深”,是说杜鹃啼叫了整整一夜,而春天也过去了一半。这两句是写景,渲染了思乡之情,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谁知枕上情无限”,这一句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诗人说
【译文】 高节挺直的竹子,深根密叶的松树;青衫绿发,满林万士;主人自认为欣赏不了如此佳景,谁能领会这松竹的清雅之声。 【注释】 森森:形容竹林茂密。 高节:高大挺拔。 劲深深:形容竹子的茎干挺拔,枝叶茂盛。 绿发:指松树枝叶翠绿,生机盎然。 青衫:指穿着青色衣服的人。 万士林:满林万士,指满山遍野的松树和竹子。 应是:应该是指。 主人:诗中的主人,可能是隐士或高人隐士,他们往往喜欢隐居山林
注释:万竹轩,这是第五首。雪霜的势力已经过去,旧的容貌还在,风雨的声音到来,新的思绪产生。一定要相信这位清高的人是尊贵的,一根竹子就可以钓起高贵的名声。 赏析:此诗是一首赞美竹子的诗。首句“雪霜势去旧容在”,以雪霜比喻人,说明人虽然遭受挫折,但志向仍然坚定;次句“风雨声来新思生”,则以风雨比人的磨难和考验,风雨中依然能够萌发新的思考和创意;三句“须信此君清且贵”更是强调了竹子的高洁与尊贵
【注释】 贻(yí):赠给。如祖大师,名不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 元无尘已挥:指佛门修行者,没有尘垢,不须用杖。挥,动词,挥舞,这里指挥杖。 两边终竟不曾为:佛教认为心有二边,即空与有,是对立的。“为”通“伪”,假、虚伪。 莫言无物为何事:意谓万物皆有其用途,何必以空寂为贵? 到(dào):到达,达到。 无为:《老子》中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道家用语,指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禅谈佛未曾修,幻化空身岂自由。常视世情如锁钥,云山深处莫回头。 注释: 1. 贻如祖大师 其二:这是一首诗的名字,作者不详,只知道作者是一位名为贻如祖的人。这首诗是他给贻如祖大师的第二首诗。 2. 说禅谈佛未曾修:说禅谈佛未曾修,意思是说我还没有修炼过禅宗和佛教。 3. 幻化空身岂自由:幻化空身岂自由,意思是说我只是虚幻的身体,怎么能自由呢。 4. 常视世情如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