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这首诗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作品《贻刘先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一、首句释义 “势利交游聚与分,会真堂上合离群。” - “势利交游”意为看重利益而结交的朋友。 - “聚与分”表示人们相聚又分离的情景。 - “会真堂上”指聚会之地,通常用于佛教场所,象征性地比喻为一个交流思想感情的地方。 - “合离群”形容人与人之间因利益或情感的变化而聚集又离散。 二、第二句释义 “形骸外索难为侣
诗句解读: 1. 不于场屋便横行,安用诗书寄此生。 - 关键词:场屋、横行、诗书 - 译文:既然在官场上已经能够横行霸道,何必再用诗书来寄托自己的一生呢? - 注释:场屋:指官场。横行:指在官场上任意妄为。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厌倦,他认为既然在官场上已经能够横行霸道,那么就无需再借助诗书来寄托自己的一生了。 2. 万里一飞虽有志,十年三战未成名。 - 关键词:万里
诗句 1 喜张公实至:表达对张公的热烈欢迎和真挚情感。 2. 才逾闽岭转悠悠:形容旅途中的艰辛与遥远,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3. 逸兴起君桑梓国:指张公从家乡出发,踏上新的征程。 4. 多情寻我帝王州:表达对张公的深深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 5. 且看文物新朝事:暗示即将面对的新时代,充满希望。 6. 更话溪山旧酒楼:描述过去熟悉的环境
【注释】 乡老堂:即“乡贤堂”,是供奉有政绩和才能的乡贤的建筑物。 挂冠:古代官员离职时,将官帽悬挂起来以示不再为官。 废兴:指世事的兴衰成败。 尤早:更在别人之前。 去住:去与留。 闲似梦:清闲得象做梦一样。 爱山:喜爱山。 何曾见:未曾见过。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乡贤的七律。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乡贤的形象,后四句则是对乡贤品德的颂扬。全诗以议论为主,而以形象化的语言加以表达
诗句输出:未蒙官放此身休,空恨茶园失旧游。 译文注释:未能得到官方的官职任用,因此感到自己无法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遗憾。这让我想起了在茶园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如今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赏析:黄裳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与失望。诗中的“未蒙官放此身休”,反映了他渴望仕途成功的愿望,然而现实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打击
桐庐会景亭二首 其一 注释:物华才思两无穷,来倚栏干万累空。 今日我来到桐庐的会景亭,看着眼前的美景和景色,思绪万千。我会在这里停留很久很久,让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 今古坐间山远近,悲欢潮后客西东。 站在亭子中,我可以俯瞰到远处的群山,它们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而在这美丽的山水之中,我却感到了无尽的悲伤和喜悦,因为我是客居在此的客人。 樵楼上下夕阳外,渔网高低烟雨中。 在会景亭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次赵彦思东湖见寄》。下面是逐句释义: 1. 为爱江湖梦也寻,有泉来处乱云深。 注释:因为喜爱那梦中的江湖景色,所以四处寻找有泉水的地方,而那里正是乱云深处。 2. 凿开澄澈是天界,激起潺湲非世音。 注释:凿开那清澈如水的湖泊就是天上仙境,而激起的那潺潺流水声却不是人间的乐曲。 3. 鸿雁渚幽山两足,芙蓉堂冷水中心。 注释:鸿雁洲上的幽静山野,像两只脚般支撑着天空
【注释】 升沉相识十三秋,新故如麻一转头。 久款游从来北阙,遽闻风教入东州。 自驱矛盾趋中说,谁拥鸾旂玩半流。 十日菊花犹可醉,多情应且击扁舟。 【赏析】 刘禹锡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其诗作以内容深厚、风格独特而著称。本首《送刘教授》就是一首赠别之作,它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 “升沉相识十三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刘教授认识已经13年的时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的友情经历了起起落落
平岚亭 寄情山水,独倚栏干 1. 寄情山水 - 诗人黄裳通过平岚亭寄托情感,描绘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诗中,他表达了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寄情山水的愿望。 2. 独倚栏干 - 诗人选择独自倚靠栏杆,可能是为了静享片刻宁静,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美景,感受自然赋予的宁静与和谐。 3. 往事有怀谁共笑 - 在这首诗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和往事,感到有些怀旧和寂寞。但同时
【注释】 ①表海亭:即“表海亭诗”。 ②大老:指作者。不嗣音:没有消息。 ③高风难向望中寻:高风难以在望中寻找(喻指高洁的品格)。 ④三千宾客空离合:指许多宾客来来往往,聚散无常。 ⑤十二山河自古今:形容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变迁。 ⑥北户:指北门;云洞远:指遥远的云洞山。 ⑦东方春入牡丹深:东方春天来临,牡丹花盛开,景色十分美丽。 ⑧两辞遣兴:两次辞官,为的是求得清闲。无他好: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