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 桐庐会景亭二首 其二 舟楫会通处,阴阳明晦时。 四并归善政,万象入新诗。 地胜得仙久,水遥归鹭迟。 为看滕阁记,将赋此尤宜。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会昌元年(751)春天写的,当时诗人因受牵连贬官到江陵。他在江陵的会景楼观赏景色,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舟楫会通处”是说这里水域交通要道,船只往来不绝,所以有“会景”之称。“舟楫”,指渡口的船只;“会通”,指渡口的水流通畅,能容多船并行
【注释】 盛疑:过分地怀疑。星汉:银河。泻:流泻。高恐:担心。玉山:指泰山,因山石白色,望之如玉。江水聊添涨:江水上涨,好像要漫过堤岸。春根:春天的根基,即万物生长的根本。忌培:不宜培土。渔汀:水中沙洲。卢鋂:猎具。污为洁:把污浊的东西变为清洁的东西。磨消磨:比喻消蚀、磨损。厉作灾:使锐气消磨而成为祸害。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当时唐玄宗从四川返回长安
诗句原文: 奔逸三王后,忧勤七闰间。 生灵千载会,造化一朝闲。 空致盘中露,应寻海上山。 凤凰人恐到,不趁御龙还。 译文注释: 《神宗皇帝挽辞五首(并引)》是宋朝张方平的诗作之一。这首诗表达了对神宗皇帝的哀悼之情和对其一生功绩的评价。在这首诗中,“奔逸三王后”,意为神宗皇帝英明卓越,如同古代三杰般杰出;“忧勤七闰间”,则是指他在位期间,为国家操劳,度过了无数个春秋。 赏析:
诗句翻译 - 砌铺砧上练:在庭院的石板上铺满了雪。“砌”指的是庭院中的石砖,“砧”是切东西用的石头或砧板。“练”是指白色的绢布,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雪花飘落在石砖上的样子。 - 池泛瓮中醅:酒坛中的酒水因寒冷而泛起泡沫。“池”指酒坛子,“瓮”是一种陶罐,用来装酒。“醅”指的是发酵过的酒,这里形容酒因冷而变得有气泡。 - 丰满莫见睍:虽然看起来丰满,但很快就会消融消散。“睍”是指日落或天黑
【注释】 一枝:一柄。 三径:三间茅屋的小路。 闲逐人行止:随意地跟在行人后面。 先知路险夷:预先知道道路的高低、平易。 倚凭:靠着。 吟望久:长吁短叹,徘徊不已。 将饮醉归迟:想饮酒后醉归,但走得很慢。 尤宜倒接䍠(yīn jué wěi):特别适宜于把树根倒插着栽种。 䍠(jué):同“橛”(jué),树桩子。 【赏析】 此诗为五律,写一株独立于小径的古藤,它不与其它植物争宠
【注释】: 遽往偶相聚,下帘人事稀。 【赏析】: 首联两句,点明和李学士在试院相聚的时间和环境。 “遽往”,突然,偶然地。 偶聚,偶尔相聚,偶然的相聚。 “下帘,”放下帘子,指闭门谢客。 人事稀,人很少。 【注释】: 感秋那听雨,闻杵屡催衣。 【赏析】: 颔联两句,写试院中的生活情态。 “感秋”,因秋风而伤感。 那,用在句首,语气词,表示反问,哪;“闻杵”,听到捣衣声。 这两句,写试院生活之凄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望远楼为主题,通过描绘楼的四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 “雕栏身有限”这一句描绘了望远楼的外观特征,雕刻精美的栏杆虽然美丽却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暗示了人生或事物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或事物的无常和有限的感慨。 “芳草意无穷”这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芳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无尽的希望
【注释】 澄虚阁:即澄虚亭,在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有“天下名亭”之称。 栏槛天都近:栏槛,栏杆。天都,指庐山。 池塘水鉴平:池塘里的水面平静如镜。 微风晴后寂:微风过后,天空显得特别安静。 孤月夜来清:孤月升起的时候,天空格外清朗。 纤尘何处生:纤尘,微小的灰尘。何处生,何处会有? 湘灵谁为感:湘灵,湘江女神,传说是舜妃虞姬。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写声,颈联写静,末联抒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识记和积累。此题属于情景式默写,作答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作者、诗中的画面及注释来填写诗句。“王道”意为王者之道。 【答案】 应迷天上鹤,犹压地中雷。 商色皎且盛,郢歌清更哀。 檐澌悬剑戟,庭块列杓魁。 对老凌华发,迎春濯旧埃。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五言绝句,借咏雪景抒发自己的情怀。首联“应迷天上鹤,犹压地中雷”
【诗句释义】 在空中遇到汗漫,望外看到崔嵬。 艳丽的姿态不是用装饰来修饰的,虚心的根哪能被栽种呢? 先崇奉垄断,后得到墙隈。 欢庆纷扰的农夫们,欣拿混乱的孩童。 【译文】 空中遇见了飘浮的云朵,仰望外面看到了高高的山峰。 艳丽的姿态并非因为装饰才显得美丽,虚心地根岂能被栽培出来。 先尊崇垄断,后得到围墙庇护。 欢庆纷扰着耕作的农夫们,欣拿混乱中的孩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