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能独立,三径漫相随。
闲逐人行止,先知路险夷。
倚凭吟望久,将饮醉归迟。
携到遥林下,尤宜倒接䍠。

【注释】

一枝:一柄。

三径:三间茅屋的小路。

闲逐人行止:随意地跟在行人后面。

先知路险夷:预先知道道路的高低、平易。

倚凭:靠着。

吟望久:长吁短叹,徘徊不已。

将饮醉归迟:想饮酒后醉归,但走得很慢。

尤宜倒接䍠(yīn jué wěi):特别适宜于把树根倒插着栽种。

䍠(jué):同“橛”(jué),树桩子。

【赏析】

此诗为五律,写一株独立于小径的古藤,它不与其它植物争宠,也不依附于高大的乔木。它随处可生,随处安身,却有自己独立的品性。

诗人以“一枝能独立”开篇,便道出了这株古藤的品格:它虽无繁茂的枝叶,但却能独自成林;它虽无名无誉,但却能自成一统。这是一棵多么顽强、多么自由、多么潇洒的生命呀!于是,诗人对之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三径漫相随”。三径,即三条小路。“漫”字用得极妙,它传达出诗人漫步其中的那种悠闲自得、心旷神怡之感。而“漫相随”,则进一步突出了这株小藤那独特的个性——它不与周围的树木争高下,也不与其他的植物争荣枯。

接下来诗人写道:“闲逐人行止,先知路险夷。”这两句是对“一枝能独立”句的具体解释和补充。这株小藤之所以能在丛杂的林木中独树一帜,其根本就在于它那与众不同的性格。它的存在,既不会妨碍其他树木的生长,也不会使它们感到威胁和不安。相反,它还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判断道路的远近和高低,因而也更显得可爱可亲。

“倚凭吟望久,将饮醉归迟。”“倚凭”二字生动地勾画出诗人在欣赏完古藤之后久久不肯离去的情景。他仿佛已经陶醉在这株古藤的风采之中,以至于连回家的心思都被它吸引住了。“将饮醉归迟”一句,更是点明了诗人因赏古藤而生发的愉悦之情。他本想饮酒后醉归,但走得太慢了,竟忘记了时间,甚至忘记了归去。

“携到遥林下,尤宜倒接䍠。”最后两句是说:把这株古藤带回去种在远处的树林下,尤其要将它倒栽入土里,这样更适宜于它生长。诗人在欣赏完这株古藤之后,还特意将它种在远处的树林下,可见他对这株古藤的喜爱之情已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同时,他还特别嘱咐要将这株古藤倒栽入土,说明他对这株古藤的栽培方法十分了解。这种匠心独运的栽培方法,正是体现了诗人对这株古藤的钟爱之情。

整首诗歌以咏物为主,通过对古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