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蒹葭阁聚会的情景。以下是对各句的详细释义: 城南朝雨草霏霏,高阁增寒眺夕晖。 - 城南 - 指的是京城的南部地区。 - 朝雨 - 指早上的雨水,通常预示着天气将转晴。 - 草霏霏 - 形容雨后草地的湿润和翠绿。 - 高阁 - 高大的建筑,可能是一个亭台或者阁楼。 - 增寒 - 增加寒冷,可能是因为雨水增加了室内的湿度,使得气温下降。 -
【赏析】 《九仙山别志》共二首,此为第一首。汪雅堂(1805-1879)是清末的诗人、词人、戏曲作家。他与同乡友人张竹虚德生、戴桂山家晴峰一起登九仙山游积翠寺,并作此诗以记游情。 “西风栏槛雨霏霏”,开篇即写景,描写秋日风雨凄迷,景象凄凉。“城郭苍茫山色微”,描绘了一片迷茫的远景,使读者产生一种悲凉之感。“江带滩流趋海静,鸟寻村树破烟飞。”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江水潺潺地流淌着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位农部的大臣,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位侍御,多次邀请我与亨甫共同享受宴乐。九月二十六日,再次聚集在蒹葭阁;这是因为丙申年进入都城之后,梅伯言和马湘帆就置办酒席的地方。各位都以诗文相赠,我即将出行,便写了七律数章来酬谢离别。 【注释】 1. 梅伯言:即梅之焕(字伯言),明朝人。 2. 马湘帆:即马从义(字湘帆),明朝人。 3. 汤海秋
【注释】: 己亥:指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澄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济光内渡:指唐玄宗在位时,曾将安禄山的叛军遣送回内地。 废经旬:废置了十来天,这里形容登澄台之久。徙倚危栏:在高高的栏杆上徘徊、流连。白发新:指自己头发已白,又因病而起,所以用“新”字来形容。海上风云:指海上的风云变幻。天边雷雨:指天空中雷声滚滚,雨点如注。归人:指诗人怀念的人。鲸鲵
诗句解析: 1. “余霞阁上曾同醉,龙爪槐前再举杯。”:描述了在余霞阁和龙爪槐下共同庆祝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们相聚的喜悦。 2. “此日登临欣健在,半生怀抱为君开。”: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健康状态的满意以及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给朋友,展现了一种友情和开放的态度。 3. “衰葭莽苍天无际,往迹销沉恨不回。”:描绘了广阔的天空和萧瑟的芦苇,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过去的痕迹难以挽回的情感。 4.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尝避舍惟亨甫,天不馀才又海秋。 剑气盘回霜在匣,冰怀朗照月当楼。 但须于越寻吴耻,不用新亭泣楚囚。 抵掌闻鸡曾共寝,别来惟独著浮邱。 译文: 曾经躲避世外生活只有王亨甫,天不会给我更多才华又有汤海秋。 剑气环绕回旋如霜在剑匣之中,胸怀坦荡明亮照耀如月挂在楼宇之上。 必须寻找越国和吴国的耻辱,不必在新亭中哀叹楚国囚徒。 拍掌聆听鸡叫共同睡眠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 注释: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位农部官员,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位侍御,多次召我与亨甫一起享受欢乐。九月二十六日,再次聚集在蒹葭阁;这是丙申年进入京城时,伯言和湘帆设置宴会的地方。 江东俦侣半凋萧
戊戌年到台湾,有人送我四盆素心兰,非常繁茂。第二年再开花,仍然茂盛。从中长出一枝,一华两蕊,如同儿子以增加,认为它是同心兰。我说:一华两蕊,应当是异心的,为什么同呢?第二天又长出一枝,八瓣而同蒂,两蕊合袌。我说:这才是真正的同心了。唉!海外岩疆,因此称多事,其何以酬此灵异乎? 仙人赠给我绿衣郎,玉骨亭亭浅淡妆。 本自无心差臭味,尽教并蒂吐幽芳。 海天夜冷犹惊露,官舍魂清只旧香。 老我比来多胜事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 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 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 其四 接迹纷纷闽粤才,张郎巨笔独天开。 豪情半向江山尽,病骨犹含今古哀。 不信斯人尚沦弃,终应圣世起蒿莱。 轞车伴我三千里,出狱临歧首重回。 注释: 接迹纷纷:接连不断。 张郎
梅伯言、马湘帆、汤海秋、王少鹤四农部,何子贞编修,陈颂南、苏赓堂、朱伯韩三侍御,叠次召余同亨甫为觞宴之乐。 九月二十六日,复集蒹葭阁;盖丙申年入都,伯言、湘帆置酒处也。 诸君各以诗文见赠,余行有日,辄成七律数章酬别 其六 清言易理称平叔,俊逸诗辞爱信阳。 把卷名贤空异代,闭门潜学又湖湘。 艰难狱底惊相问,慷慷樽前意不忘。 他日著书成绝业,白头千里独堪商。 注释: 1. 清言易理:指道理明白如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