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瑩
【注释】 (1)甲申:即公元764年。 (2)行年:年纪。 (3)衰久:衰老已久。 (4)强半:大半,将近一半。 (5)天涯:这里指远隔万里之外。 (6)臣壮不如今欲老:意思是说,自己年轻时有壮志豪情,现在已老而无力,不如后生可畏。 (7)后生:年轻后辈。 (8)冲寒:冒着寒冷。黯黯:暗淡无光的样子。 (9)孤城:单独立城。 (10)冥冥:云气浓密的样子。 (11)书生:读书人。 (12)杜司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及写作技巧的鉴赏能力。此题要求学生理解诗句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乌山赤嵌两苍苍”,乌山,即现在的大黑山。赤嵌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台南市。乌山赤嵌两苍苍,指的是乌山和赤嵌两个地方。乌山和赤嵌都是台湾的重要地理名词,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鹿耳涛声接混茫”,鹿耳是台湾省台北县的大屯山区,此处指台湾省
【译文】 在台湾有事,豫、陕等省官兵络绎南下,供应骄将悍卒,晓夜扁舟与夫役奔走河干者三月。虽寒热之疾屡作,风雪中 竟亦无害。作此示从役诸人。 羽书驿传日纵横,抚字催科政未成。 三月扁舟风雪雨,一时徵役漕河兵。 官如逆旅还多病,岁近知非亦自惊。 辛苦闾阎人莫叹,明年安稳事春耕。 【注释】 毗陵:地名,今江苏镇江。孔道也:孔道,指运河的孔道。也:助词,用在这里表示强调。 孟渎三河大工:孟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留别台中人士》之四,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情。下面逐句解读: 1. 华夷中界浪掀豗,万古鸿蒙一旦开: - 华夷中界浪掀豗:指中原地区与外族之间的争斗不断。 - 万古鸿蒙: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片混沌(鸿蒙),这里指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的兴起和衰亡。 - 一旦:突然之间。 - 赏析
【注释】 贱贫:贫贱。骨肉常相弃:兄弟之间常常互相抛弃。何况是天涯谪宦馀:更何况是在远方被贬谪的官员。作鸟言:模仿鸟儿的鸣叫。番社熟:熟悉蕃地的生活。岛:指海岛。别久莫嫌疏寄语:离别已久了,不要嫌弃我写信(表示思念)。恶怀(wù huái):忧患。愁绪:忧愁的心情。不堪书:不能书写。 【赏析】 这是一首写自己被贬官途中思亲的诗。诗人用“贱”和“贫”、“骨肉常相弃”等词来表达被贬谪的痛苦心情
【注释】 留别台中人士 其二:留作赠别台中同游诸贤。留别,赠别。台中,指中朝(京城)。清节,清廉的节操,这里指高尚的节操。徒工,徒役。茧丝,蚕茧。百姓无疾苦,百姓不受苦。百钱,一百文钱。高风,高尚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京城为官时送别友人之作,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自己高尚节操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 首联“昔贤清节恐人知,后世徒工作茧丝”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郑思肖的《画菊》。全诗共四句,每句五言,语言平实,意境幽远。 第一句“台湾郡斋红蕉数株,六八月放花,至十一月强半叶枯而花未已,小鸟时时来啄”,描绘了一幅红蕉盛开的景象,六八月开花,十一月叶子枯黄,但花朵依然开放。小鸟时常来啄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第二句“玲珑石畔倚轻红,开落纷纷小院中。为伴愁人听夜雨,那堪娇鸟啄秋风”,描绘了红蕉在玲珑的石畔摇曳生姿
留别台中人士 其一谊阗祖帐满城闉,挂席中流一怆神。 绝海万人争召父,全家终日托波臣。 天回暗岛舟长夜,地尽穷荒古不宾。 得失微官何足问,圣朝宵盰在生民。 注释: - 谊阗:指盛大的送别宴会。 - 祖帐满城闉:意思是家族聚会时,整个城市都充满了帐篷和欢声笑语。 - 挂席:指航海或旅行时挂起的船帆。 - 中流:江河中游的地方。 - 万人争召父:意思是成千上万的人争相去追随一个父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留别台州守徐员外》的第五句。全诗如下: 城狐社鼠屡惊骚,庙算频烦圣主劳。 百尺丰碑铭上将,万家新鬼哭寒潮。 书生殄贼皆能武,草泽从公岂待招! 几辈白头今日在,天教忠义翊清朝。 注释: - 城狐社鼠:指那些在城市中作祟的狐狸和老鼠,比喻那些不法之徒。 - 庙算:古代的一种军事策略,指用兵之道。 - 上将:指杰出的将领或英雄人物。 - 书生:指文人学士
诗句翻译 1 楼船横海意如何:描述了楼船上的人们面对大海时的心情和想法。 2. 兰若登临气欲磨:指攀登山寺时,人们感受到的风势如同锋利的刀刃在割磨着空气。 3. 白水穿云明鹭羽:形容清澈的水从云间穿流而过,如同白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 4. 青松当槛老鹰窠:描绘了松树挡在栏杆上的样子,仿佛是一只老鹰的巢穴。 5. 山空始觉心无定:当四周空旷下来时,人的内心才感到安定。 6. 僧少微嫌梵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