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清节恐人知,后世徒工作茧丝。
百姓可真无疾苦,一身何必计盈亏。
醵金父老偿官急,馈米胥徒感旧悲。
输与百钱相送别,高风吾已愧当时。

【注释】

留别台中人士 其二:留作赠别台中同游诸贤。留别,赠别。台中,指中朝(京城)。清节,清廉的节操,这里指高尚的节操。徒工,徒役。茧丝,蚕茧。百姓无疾苦,百姓不受苦。百钱,一百文钱。高风,高尚的品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京城为官时送别友人之作,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自己高尚节操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批评。

首联“昔贤清节恐人知,后世徒工作茧丝”,诗人首先赞美了古代贤人的高尚品质,他们以清正廉洁著称,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然而,这些贤人也难免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或目标。他们的行为虽然高尚,但也可能被人误解或利用。这种担忧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的行为,以免被他人利用。

颔联“百姓可真无疾苦,一身何必计盈亏”,诗人转而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他发现,百姓们并不总是遭受苦难,而是过着平静而安稳的生活。诗人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得失成败,而在于他是否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一个人应该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不是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

颈联“醵金父老偿官急,馈米胥徒感旧悲”,诗人继续描述官场中的一些现象。他看到,有些官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动用公款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和道德规范,而且也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而那些被迫参与其中的普通百姓则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这种局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不良风气和政治腐败的现象。

尾联“输与百钱相送别,高风吾已愧当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平民百姓的同情。他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高风亮节,不再像从前那样坚持原则和道德标准。他深感愧疚,因为自己曾经在官场中追求过名利地位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他认为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和权力滥用现象令人痛心,同时也呼吁社会要重视公平、正义和道德规范的建设和维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