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瑩
三月初一从台湾出发乘船至澎湖,突然遇到北风,舟向南驶去无法回头。过了两天两夜才到达广东东部的惠来县城,于是弃舟登陆,经过小路到达潮州后与方子步琛一同登楼小饮,眺望江面波光闪烁,心中感慨乱离之中,莽苍的阳光已变得暗淡。何时能消除众阴霾?让金乌振翅高飞,照亮大九州,使斯文不至终堕。酒尽兴起,尽情畅饮,狂笑不已。深深怀念那位贤明的主人,始终没有抛弃过我。 注释: 朔日:农历月初一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注释】 (1)至人:道家指得道之人,这里指圣人。八极:八方极远的天地间。搏弄:游戏,玩耍。日月光:指日月星辰。不入生死途:不受死生穷达的束缚。宁有:哪能没有。哀乐方:悲哀与欢乐的境界。 (2)与化无终尽:与造化同其始终。何物可颉颃:什么东西可以与之抗衡?颉颃:比喻高下、优劣、强弱相抗衡。 (3)所以老释徒:用来安慰老释徒的话。轻侯王:轻视诸侯王。 (4)木槿慕大椿:木槿羡慕大椿长寿。大椿
诗句释义与赏析 长夏忽霖雨,骄阳避轻雷。 - 长夏忽霖雨:长夏即夏季,忽然间降下了连绵的大雨。霖雨,连续不断的大雨。 - 骄阳避轻雷:虽然骄阳炙热,但仍然能避开轻雷的打扰。这里可能暗指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们还是能找到避暑的方法或机会。 瓢风湿井干,白石滋莓苔。 - 瓢风:形容风吹得非常猛烈,仿佛瓢子一样被摇动。 - 湿井干:井水因为雨水和风力的作用变得干燥。 - 白石滋莓苔
【解析】 此诗是李白对友人的赠别之作。“春风三月花,娇鸟弄声碎。”春天到来的时候,花儿开放了,鸟儿也唱得欢了。“沧波万里去,浩浩天无际”,水远而流长,无边无际。“安得素心人,同鼓中流枻。”我怎能得到一个没有杂念的人呢?让我们在船中间一起击鼓吧!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春江图。诗的前四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全诗一气呵成,气势奔放,感情豪迈,充分显示了李白的个性和诗歌的特色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春在1620年写的,他在三月的某一天从台湾出发,乘船前往广东的惠来。途中遇到了北风,船向南驶去,但是被风力阻挡,两天后到达了广东的惠来。于是,他放弃了船只,选择在陆地上行走。他穿过山路,来到了潮州,与方子步琛一起登上江楼小饮,欣赏风光。 他发现海上的风力很大,船只被迫停止前行。他感到十分无奈和沮丧。就在这时,他看到远处有一座城市,那座城市就是毗舍城,距离他已经非常远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人生无百岁,八九在忧患。 释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有限和常被忧虑困扰的感慨。"无百岁"意味着生命的短暂,"八九在忧患"则反映了许多人常常处于忧愁之中。 2. 仕宦与远游,纷纷多聚散。 释义: 描述了在官场或远方旅行时,人们频繁地聚集又分散。"仕宦"指的是做官,"远游"可能是指远离家乡的旅行或出访,"纷纷多聚散"暗示了这种状态中人们的不确定性和易逝性。 3.
观梅舞剑行赠梅庄士 空山老树争奇芬,冬寒吐枝如喷银。又如蓬来作香国,千树万树琅玕新。 注释:在空山中的老树上,争相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它们在冬天的严寒中依然挺拔,犹如喷出的银色水银,又如同飘来的香气,使得整个山林都弥漫着清香。这些树木如同千树万树的新发花,洁白如琅玕。 译文:空山中的老树争相绽放美丽的花朵,在寒冷的冬日里,它们依然挺拔,仿佛喷出了银色的水银,又如同飘来的香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夜饮方竹吾北园,偕左匡叔徐六襄方履,周光律原张阮林诸君。 译文:在月光下,我们相聚在方竹的北园,与左匡叔、徐六襄、方履、周光律、原张、阮林等各位朋友共饮。 注释:方竹,指竹林,北园,指竹林里的园林。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饮酒的图景,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的友情和豪情。 平生非达者,浩荡塞其内。 译文:我并非那种高深莫测的人,内心却充满了浩渺无垠的宽广。
生平:指生时平常,没有出仕为官的经历。 方士言:指方士所传的神山、仙岛的传说。 蓬壶方丈瀛海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在东海之中,故云。 谓是:以为是。 大言:荒诞之言,夸大之辞。 诳人主:欺骗君主。 世岂:难道世人。 几时:何时。 宦:作官。 台湾:即台湾府,今台湾省。 沧海:大海。 扶桑:古国名。《山海经》中记载:“日出东方,照于扶桑。” 朝日:早晨的太阳。 珊瑚树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天文现象:“星蚀月”的景象。诗的开头两句,描述了夜晚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荧荧之星)被月亮的光芒所吞噬的情景。第三句“谁从海外亲见之”,指的是这个天文奇观是由海外而来的。第四句“飞来蚀我瑶台月”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一景象,仿佛是一颗妖异的彗星飞来,侵蚀了天上的明月。 接下来的诗句则是对当时天象的描述。诗中提到“是时青天万里明,纤尘不染银河清”,意味着天空非常晴朗,没有一丝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