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
游弘济寺 隔江蒲苇动微寒,江上危樯俯首看。石刹何年收佛骨,葛巾此夕聚儒官。暮秋山色犹含雨,静夜风声若倒澜。欲访群仙问遗诀,鼎中应有小还丹。 注释与赏析: - 隔江蒲苇(pú wěi):指寺庙附近的江河,蒲苇是河岸边常见的植物,常在秋天泛黄,增添几分秋意。 - 微寒:指气温微凉,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可能正值初秋时分。 - 危樯(jīng zhái):高耸的船樯,形容船只建于高处,靠近河岸。 -
腊月的冶城开始有春天的气息,鸟儿在庭院的柏树上鸣叫。 雪地中,瘦弱的马儿稳步前行,太阳已经落山,衙役们也不得不提前回家了。 拿着筐子准备过冬的乡亲们走在村庄里,孩子们在闹市上敲打着鼓,欢庆春节的到来。 更何况,江山如此清幽,我们不妨拿起笔来吟诗作对。 注释: - 腊月(农历十二月): 农历月份名,指农历的腊月 - 冶城: 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 春意: 春天的气息 - 庭柏: 庭前柏树 -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全诗内容,把握诗中重点词语的含意,然后结合诗句进行作答。理解诗句的含义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特别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能熟练地运用其中,根据句意来推断古汉语词义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辨析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如“起灭”“油艟”等,弄懂这些术语,有助于对诗文的理解,也能更好的答题。
注释: 垂白投闲学种榆,了无萦绊自冲虚。 时从比舍含椒醑,更历东皋命竹舆。 架列锦函孙子业,扁题佥字丈人居。 相如自负凌云气,回指昆仑作故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和志向的写照。首句“垂白投闲学种榆”,描绘了一个已经年迈的老人,在闲暇之余,种下了一棵棵榆树,以此来度过余生。这里的“垂白”指的是头发已经斑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衰老状态。而“投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情感、手法、主题等多个方面,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共三首七绝,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赏析“赠吴大本举人”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此诗前两句是第一首,后三句是第二首
【诗句释义】 1. 林下清风薄素秋:在树林下,一阵清风吹来,带着秋天的气息。 2. 葛巾筇杖自相投:用葛布做的头巾、木棍做的手杖,自己相互投合。 3. 门多橘柚成真隐:家门口的果树橘子和柚子,成为了真正的隐居之地。 4. 架有诗书是夙谋:架上摆满了诗书,这是一直以来的梦想。 5. 樽酒放歌尘梦断:斟满美酒,放声高歌,尘世的梦幻也随之消散。 6. 溪山经赏旧名留:经过欣赏山水,旧时的名声得以保留。
送林从学少参 东南藩翰控连城,参佐雄材出帝京。 冰蘖一生留宦迹,湖山四面足风情。 春风淮水新知己,乔木莆阳旧著名。 人去不堪牢系马,晴云流碧道双旌。 注释: 1. 东南藩翰控连城:这句话描绘了东南地方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如同一个控制着整个城市的强大堡垒。 2. 参佐雄才出帝京:指出地方官员(如林从学)是出身于帝都(即京城),他们的才华和能力足以在地方上施展。 3. 冰蘖一生留宦迹
译文: 坐在溪边的云彩中学习钓鱼,自己甘于孤独度过年华。 在清明时期朝廷上看着众多侄辈,直到晚年我们才聚在一起。 神仙的车辆偶尔会和辽鹤相随而去,世俗的事情原本就与海鸥一同忘怀。 遥望淮河之畔曾经游玩的地方,枫叶萧瑟凄凉如同白杨。 - 注释: 1. 溪云学钓璜 (溪云:形容自然景观,如流水、山峦等;钓璜:古代用玉做的鱼钩) 2. 自甘岑寂度年芳 (自甘:自愿地,愿意地;岑寂:寂静;度:度过
和刘竹坡自挽诗 鹄举从教燕雀嗤,行藏随分不须疑。 陶园早谢功名会,融帐曾亲授受私。 瘴海波涛伤往事,首丘风雨动离悲。 嗟予久阁风骚笔,刚为先生一赋诗。 注释: ①鹄举:高远的志向。从教:教导。燕雀嗤:比喻眼光短浅的人讥笑。行藏:处世的态度或行为。随分:随意。陶园:陶渊明的居所。陶园早谢:指过早地辞官退隐。陶渊明是东晋诗人,曾任彭泽令,后辞官归隐田园。功名会:功名利禄的机会。融帐:泛指军中帐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对每一联的逐句释义: 第一联:“秋入园林问浅深,轻寒山色昼阴阴。” - “秋入园林问浅深”:秋天到了,作者走进园林中,询问那里的深浅。 - “轻寒山色昼阴阴”:虽然天气不是很冷,但山上的景色显得有些阴暗。 第二联:“幽寻未尽回龙势,独翥难禁野鹤心。” - “幽寻未尽回龙势”:在深林之中,他追寻着回龙的踪迹,这可能指的是某种自然或历史现象,如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