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注释: 题画 茅屋两三间,云横千仞山。 西风下残照,烟水片帆还。 译文: 茅屋两三间,白云横亘于万丈高山之上。 西风吹过,落日余晖映照着江面,一片孤帆随波荡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一句“茅屋两三间,云横千仞山”,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茅屋虽然简陋,但诗人却能从中找到一种宁静与和谐。而千仞山则象征着高大
【解析】 此诗首句“桃叶几时去”,即问桃花何时谢,暗示桃叶渡的变迁。次句“桃花今尚开”,以桃花开花反衬桃叶渡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无限眷恋。第三、四句“只馀溪上水,曾照美人来”是说桃叶渡的水依旧流淌,曾经映照着那位美丽的女子。全诗写景抒情,情韵悠长,含蓄蕴藉。 【答案】 译文:桃叶渡何时离别?桃花还在盛开。只有溪流的水仍在流,曾经映照着那美人儿来。注释:桃叶渡: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中段
万泉河散步 不向云关叩佛祠,扶筇沙径自寻诗。 檐铃语细东风软,岸柳阴移午日迟。 为爱青山谋小筑,因临流水立多时。 个中天趣谁能识,吟望春原我独知。 注释: - 不向云关叩佛祠,扶筇沙径自寻诗。 万泉河(即漓江):这里是指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云关:指云雾缭绕的地方。叩佛祠:指的是参拜佛像的寺庙。扶筇:扶着手杖。筇:竹制的手杖。沙径:沙子铺成的小路。自寻诗:自己寻找诗句。 -
【注释】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或六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入夏”指立夏后第三天,也就是初夏。 春光:春天景色。 宿雨:隔夜的雨。宿,隔夜。 花瓣:落花,即春末夏初凋落的花朵。 【赏析】 此诗首句写立夏后第三日,即初夏时节,但春天的气息并未完全消失。第二句说立夏以后,春天的景致已所剩无几,诗人感叹时光之短暂。第三句是说立夏以后,雨意渐浓,鸟声渐多,春天的景致也渐渐淡去
``` 与尚铁峰 四壁琳琅绝妙辞,如何梅澥可无诗。 收花入砚香生笔,把酒当轩月满卮。 三日从君藏雾豹,五年期子侍坳螭。 王阳已著先鞭去,正是弹冠共庆时。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缪公恩的作品《与尚铁峰》。通过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诗人展现了与友人深厚的友谊和对美好时光的共同珍惜。 - 首句:“四壁琳琅绝妙辞,如何梅澥可无诗。” 缪公恩在此处表达了一种对朋友才华的赞赏
暮晴感怀 小院无尘静不哗,萧萧庭树集归鸦。 乍开晴色收残雨,为卷西窗看落霞。 暮霭渐迷深径草,凉风欲老绕篱花。 闲愁底事难驱遣,多是怀人感物华。 注释: 1. 小院无尘静不哗:小院里没有灰尘,显得格外安静。 2. 萧萧庭树集归鸦:庭院里的树木聚集着归巢的乌鸦。 3. 乍开晴色收残雨:突然放晴,收起了残余的雨水。 4. 为卷西窗看落霞:于是卷起西窗,欣赏晚霞。 5. 暮霭渐迷深径草
【诗句释义】 层叠的山岚凝结成翠绿的雾气,在夕阳微光的照耀下显得朦胧;它们聚集在一起,遮蔽了落日余晖。 十里路旁云烟缭绕,仿佛低垂在野径上;四周的山峰上,风雨交加,仿佛要披上秋天的衣裳。 青苔裹着脚,行走艰难,胶粘难步;黄叶沾湿,难以飘扬。 是谁骑着蓑衣笠帽驱赶着小短卫,一鞭子下去,他飞快地先归家了。 【译文】 层层的山色凝结成绿色的烟雾,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十分迷蒙;它们聚集在一起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之道的《夜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1节: 原文: 风吹海雾作轻阴,树色迷蒙暮影深。 译文: 海上飘来的海雾轻细地弥漫开来,夜色朦胧,树木的影子在黄昏中显得模糊而深远。 注释: 本节描绘了一幅夜晚海边的景象。"吹海雾作轻阴"中的“吹”字形象地传达出海风带来的湿润和清凉;“轻阴”则形容了海雾的轻盈与柔和,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神秘。 第2节:
过双峰寺 一双螺髻倚云端,岚气飞空浸碧湍。 地暖草芽先欲吐,峰高雪影未全残。 金铃语断东风细,石鼎香消夜雨寒。 几度到来难便去,何时结屋倚松峦。 注释: - 螺髻:指山峰像螺旋一样的形状,像女性的发髻。 - 岚气:是指山间的雾气。 - 碧湍:指清澈的溪水。 - 地暖:指温暖的气候。 - 峰高:形容山峰很高。 - 金铃语断:形容风铃声断续,像是金铃发出的声音。 - 石鼎香消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细雨的描述,表达了对丰收的期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微雪初晴下夕舂,薄寒渐减气和雍。 注释:微雪刚刚停止,太阳出来时,气温开始变暖。 赏析:首句写冬日雪后乍晴的景色,次句描写了天气转暖,气候宜人的情景。 2. 虚阶土润轻尘少,小榻人闲倦态慵。 注释:院子里的石阶因土地湿润而变得松软了,空气中的灰尘也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