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注释: 熙熙台:即登临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龙图:指陈抟。熙熙:和煦的样子。朱衣吏:指穿红官服的官吏,这里指皇宫中的侍从人员。百二山河:意谓国中山河。百二,指秦地险要,形势重要。一望中:指在登高远望中,可以一览天下。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陈抟学士同登熙熙台时所写。全诗以景起兴,以物喻情,抒发了作者对江山社稷的关心之情。首句“台号熙熙倚半空”,开篇就点明了熙熙台的名称。熙熙台位于陕西西安市南
注释 陶潜:东晋诗人,字元亮,世称陶渊明。 但植:仅仅种植(柳树)。 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 惟栽:只有种(花),即种满县花。 伯玄:指三国魏的名士阮籍(字嗣宗,谥“懿”)。 青石去:在青石这个地方。 先只:首先。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写给朋友王甲的赠诗。陶渊明以柳树和牡丹花比喻王甲,认为王甲只是虚有其表,而自己则实至名归,为官清廉,为民造福。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前两句用柳树、花朵自比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解旦的,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盩厔乐天初任地,此时君又继多才。 - “盩厔”指的是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周至县,乐天是诗人自指,因为这里提到“地”,所以可能是指他刚刚被任命的地方。 - “此时君又继多才”中的“君”指的是解旦,表示解旦又有才华和能力了。 2. 闲应时到游仙寺,石上题诗扫绿苔。 - “闲应时到游仙寺”中的“闲应时”表示在空闲的时候
谢大著刘烨寄惠玉笺 皎洁分明如我鬓,卷舒方正似君心。 三千里外情多少,一幅真堪值万金。 注释:洁白明亮如同我的鬓发,卷展舒展正像你的心意。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心中对你的思念有多少,就像一幅珍贵的画作,它的价值连万两黄金都难以衡量。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皎洁分明如我鬓”描绘了玉笺的洁白和明亮,如同诗人的鬓发一样清晰可见
【注】: 1.书三门开化院琳师房:写诗人到书三门(今属浙江温州)开化寺的琳师房,看见山石、树木和流水,感到十分幽静。2.浪打山疑动,寺在半空山顶头:写诗人看到海浪冲击,好像山峰也在移动一样,但山上寺院却巍然不动,屹立在山顶上。3.绕槛门窗多昼掩,应嫌坐卧见沉舟:写诗人看到寺院的门窗,被山石、树木挡住了阳光,白天很少能见到太阳光;而坐在寺院中,又常常看到江上的船只像一只只大船沉入水中一般。
诗句:正当摇落独芳妍,向晚吟看露泫然。 译文:菊花在秋末凋零之际依然保持其独特的美丽,黄昏时我独自吟诵,看着露水闪烁而湿润了花瓣。 注释:摇落 - 秋天落叶的景象;芳妍 - 美丽的花儿;向晚 - 傍晚时分;吟看 - 吟诵观赏;露泫然 - 露珠闪烁的样子;几多 - 多少;珠泪 - 眼泪;湿金钿 - 泪水沾湿了首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独自欣赏菊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
和江南提刑王国博见寄 描绘自然之美,寄托深情之诗 1. 诗句原文 欲写情怀难一一,拟寻山水隔千千。 输他吴越闲鸥鹭,朝夕常亲画舫前。 2. 译文注释 - 欲写情怀难一一:难以将内心情感一一表达清楚。 - 拟寻山水隔千千:打算寻找山水相隔遥远。 - 输他吴越闲鸥鹭:不如那些在吴越地区悠闲游动的鸥鹭。 - 朝夕常亲画舫前:每天早晨夜晚都与画舫相伴。 3. 赏析 -
【注释】 1) 上人:僧人。2) 渼陂:地名,在长安西南。3)野客:指隐士。4)江僧:指和尚。5)溶溶:形容清澈。6)终南:即终南山,山名。7)浸波:水漫到波心。8)赏析:此诗是作者赞美友人游赏的山水风光,抒发对友人的喜爱之情。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碧水澄澈、清波荡漾的优美画面;第二句点明游赏的时间和地点;第三句写风雨过后的景象,突出了“晚来”这一时间特点;最后两句写雨后景色,以终南为背景
【注释】 宣城:今属安徽,古为州。 雅称:称赞。 刘大著:字子仪,成都人。 题咏:吟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时写给友人刘大著的。诗的前两句说,宣城的彩笔真是值得爱恋啊!蜀地的红笺更值得夸耀啊!“宣城”是指宣城的宣笔(一种毛笔),宣笔的特点是笔锋饱满而富有弹性,写出的字迹既刚劲挺拔又秀丽多姿。这里以宣笔比美,足见其对宣笔的喜爱之情。“蜀色红笺”指的是四川所产的红色纸张,用它书写的文章
诗句释义: 1. 瘦筇轻锡共携游 - 描述诗人与闰师共同携带轻便的行囊,一起游览。这里的“瘦筇”指的是一种细长的竹杖,象征两人轻松愉悦的旅行状态;而“轻锡”则指使用轻便的交通工具,如小车或轿子,增添了旅途的乐趣。 2. 砥柱峰前宿寺楼 - 在砥柱山(又称三门山)的峰顶寺庙中住宿。砥柱山以其独特的地质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历史闻名,成为此次旅行的一个亮点。 3. 各有溪居懒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