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号熙熙倚半空,新秋景好与春同。
朱衣吏列登临处,百二山河一望中。

注释:

熙熙台:即登临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龙图:指陈抟。熙熙:和煦的样子。朱衣吏:指穿红官服的官吏,这里指皇宫中的侍从人员。百二山河:意谓国中山河。百二,指秦地险要,形势重要。一望中:指在登高远望中,可以一览天下。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与陈抟学士同登熙熙台时所写。全诗以景起兴,以物喻情,抒发了作者对江山社稷的关心之情。首句“台号熙熙倚半空”,开篇就点明了熙熙台的名称。熙熙台位于陕西西安市南,是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台子。诗人登上这座楼台,放眼望去,只见它矗立在半空中,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倚靠在山水之间。第二句“新秋景好与春同”则进一步描绘了熙熙台上的美景。此时正值秋季,但诗人却觉得这里的景色与春天并无太大区别。可能是因为秋天的景色也如春天一般美丽动人吧。第三句“朱衣吏列登临处”,描写了那些穿着红衣的官服、排列整齐的官员们正在登临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这些官员们或许是为了观赏这壮丽的景色而来,也或许是为了向陈抟学士表达自己的敬意吧。第四句“百二山河一望中”,则是诗人对整个国家的景色进行了概括性的描绘。百二山河,指的是秦地一带地势险要,形势重要的山河。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对国家领土完整、边疆安定的深深忧虑。最后一句“天高地迥无云蔽”,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他感叹天空高远、大地辽阔,没有云雾遮蔽视野,使得整个景象都显得如此清晰、明净。整首诗通过对熙熙台的描绘以及对周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哲理思考,如“天高地迥无云蔽”、“百二山河一望中”等句子,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