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诗句释义】 寇相公是当时朝廷的重臣,诗中称他为“相府”。寇公对诗人极为赏识,所以诗人说“深严相府绝纤埃”。诗人曾两次到寇宅做客,一次是“孙閤”,另一次是“召棠”(召棠指寇宅)。寇公三次入翰林院任要职,所以诗人说“凤池即看三回入”。诗人曾三次被贬出长安,所以诗人说“蜗舍曾蒙数度来”。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词。 【译文】 您在宰相府上,从不嫌弃我这样微贱的人,我每次去拜访,您都热情款待
宋朝元老谁先定,功成二十载春秋。 好去天宫辞将相,归来平地作神仙。 云岫闲兴资坐卧,霓裳醉眠引卧听。 多献诗者无真祷,应如狂篇似此游。 译文: 宋朝的元老之中,谁能够超过寇相公?他已经咏赞了二十年的功绩。 他好去天上辞别将相职位,回归大地享受神仙的生活。 他喜欢坐在云中看风景,悠闲自在地度过每一天;他喜欢听到霓裳曲调,陶醉其中,仿佛在梦中。 许多献诗的人,都不如魏野的这首作品真实、有力
【注释】 李安:李邕。唐代著名诗人,曾任礼部员外郎。 开处:打开榜文时。 柴(cái)荆(jīnɡ):篱笆。 期:期望。 邻状首:即榜中人,指科举应试的进士及第者。“状首”是当时对状元的美称。 滞明:滞留在京城。 玄穹:天。古人常以“玄”指天的幽暗不明,故云“玄穹”。 【译文】 我听到李邕下第的消息而有所感慨。 你带春榜来,打开榜文时倚靠着柴门。 没有先看御赐题目,先寻找你的姓名。
【诗句释义】 林中独坐欲中宵:在树林里独自坐着,想要度过一个漫长的夜晚。 落叶纷纷触坏袍:落叶纷纷飘落,打湿了衣服。 月影渐移蛩韵急:月亮渐渐移动,蟋蟀的鸣叫声也越来越急促。 露华初上鹤声高:清晨的露水覆盖在草地上,鹤鸟的叫声也越来越高亢。 四时催老秋偏感:随着四季的更迭,秋天的到来让我感到更加衰老。 万事萦心夜更劳:所有的事务都让我心烦意乱,夜晚变得更加疲惫。 犹赖清风知我意:幸好有清风陪伴
《渭上秋夕闲望》是宋代诗人潘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里登高望远的景色与心境。诗句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感,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表达。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 诗意解读:首联“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表达了诗人在秋日黄昏时分,登上渭水之滨,俯瞰整个秦地的景象。这里的“秋夕”和“秦川”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 - 颔联详解:"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星宿虽然在碧天之中,富贵之人心却疏远了道气。 环绕田野的白云烟雾陪衬着淡薄,进入衙门后山水学得清通。 申湖静静泛舟时月影映照孤舟,棠树清凉生风时一扇窗户。 却有祖先难似处,献诗民住乐郊东。 注释: - 星辰:天空中的星星。 - 碧虚中:指清澈的天空。 - 浮云:天上的云彩。 - 入衙:进入官府。 - 申湖:指浙江的西湖。
诗句释义 1 同解约同歧,情怀独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与别人约定了相同的道路却走向不同的方向,我的心境因此而感到孤单。"同解"指的是与别人有相似的目标或计划,但"同歧"则暗示了虽然目标相似,但各自的路径却大不相同。"情怀独若为"表达了作者因这种差异而产生的孤独感。 2. 问愁离郡早,留恐到京迟:这句表达了对离别的忧愁。"离郡早"表示早早地离开了郡城
题陕府同判衙吏隐亭 小亭高岸上,危绝复何言。 墨迹唐丞相,诗牌宋状元。 山形连二华,河势泻三门。 吏隐真宜此,无穷景满轩。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小亭高岸上,危绝复何言。 - 小亭:指位于岸边的一个小型建筑,可能是官府或官员的休息场所。 - 高岸上:表明亭子建在较高的位置,可能靠近水边或山峰之上,提供良好的观景点。 - 危绝:形容地势险峻,难以逾越或攀爬。 - 复何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需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把握诗意,理解诗的大意,最后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即可。具体到本题:首联“先生亡不朽,太华合为碑。”意为:陈先生虽然已去世,但华山的名胜却永远传颂;华山的美景就像石碑一样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颔联“至道虽无迹,玄言尚有诗。”意为:最高的道理没有踪迹可寻
【解析】 “相寻如有事,独去似无依”意为:你我相逢就像有事一样,独自离去又好像无所依托。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有事儿”“无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海内山游遍,江边寺始归”两句,意思是说:在海的那一边游玩过了,才到江边的寺庙里住下来。这两句是实写自己从江南出发的经过。诗人先写自己出游的经历,然后写自己到达目的地的情况,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