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严相府绝纤埃,宴会寻常召不才。
孙閤有歌凝翠黛,召棠无讼锁青苔。
凤池即看三回入,蜗舍曾蒙数度来。
仍赐雅章惭继和,朱门将献又徘徊。
【诗句释义】
寇相公是当时朝廷的重臣,诗中称他为“相府”。寇公对诗人极为赏识,所以诗人说“深严相府绝纤埃”。诗人曾两次到寇宅做客,一次是“孙閤”,另一次是“召棠”(召棠指寇宅)。寇公三次入翰林院任要职,所以诗人说“凤池即看三回入”。诗人曾三次被贬出长安,所以诗人说“蜗舍曾蒙数度来”。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词。
【译文】
您在宰相府上,从不嫌弃我这样微贱的人,我每次去拜访,您都热情款待,这真叫我感激涕零啊。我有幸三次进入翰林院做官,又因得罪权贵三次被贬出长安,真是有如蜗牛壳一般反复无常。您如此看重我的才学,我又怎能不竭力效仿您的风范呢?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时年27岁。作者当时以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这首诗是酬答宰相张弘靖的赠诗。张弘靖与作者同乡,又是好友,他为人宽厚,待人诚恳,尤其看重人才,常向皇帝举荐贤能之士,因此在当时颇有威望。作者初到长安时,曾寄居其家。张弘靖对此十分关心,多次来信鼓励并推荐给主考官。后来作者考中进士后,张弘靖又特意写信祝贺。但作者却不敢当面向张弘靖致谢,于是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头就写自己对寇相公的景仰之情。寇公对诗人非常赏识,诗人说他“深严相府绝纤埃”,意思是说我在寇公府上,从不感到自己卑贱。寇公对诗人的赏识,使诗人感激不尽。“宴席间,我常常被召去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寇公总是对我关怀备至。”这是说诗人曾三次到寇公家中做客,每次都受到热情接待。寇公对诗人的赏识,使诗人感激不尽,因而诗人在诗中一再表达了这种感恩的心情。
“孙閤有歌凝翠黛”一句,写诗人被召入宫中的情景。寇公家的庭院里有一种歌声传出来,使诗人陶醉不已。“凝翠黛”形容歌声清丽动听,像美人的眉黛一样美丽动人。“召棠无讼锁青苔”一句,写寇门庭的幽雅宁静。因为寇公善于治理政务,所以寇门庭没有讼事,门前长满青苔也不怕被踩坏,可见寇公治理政事得力,百姓安居乐业。寇公对诗人如此重视,使诗人更感激不已,因而在诗中一再表达了这种感恩的心情。
“凤池”一词,出自《汉书·王吉传》:“吾门如市,皆富贵也,何谓无位乎?”后用以比喻翰林院。这里用它来形容寇公三次入翰林院做官,说明寇公对诗人的重视。“蜗舍”是指简陋的小住所。寇公三次入翰林院做官,说明寇公对诗人的重视。寇公三次入翰林院做官,说明寇公对诗人的重视。诗人曾三次被贬出长安,所以诗人说“三黜”,表示对自己被罢官一事深感惭愧。但寇公对诗人如此重视,使诗人更感激、更惭愧。因而在诗中一再表达了这种感激和惭愧的心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自谦之词。说自己怎么能比得上寇公那样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