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注释】 破筠:指竹子的皮。筠,竹皮。 还:还是。同气:指同一种类。 翻覆:指骰子的上下左右翻转。劳君:使君操心。 酹(lèi垒):古代一种礼敬酒的方法。 丘祷:古人在山丘上祈祷。 【赏析】 《咏竹杯珓子》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以“竹”为题,借咏竹而写其志节与遭遇,表达了人生富贵无常、世事难测之感慨。 首联“谁知破筠根,还同一气分。”是作者自问自答,表达自己对命运的看法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到想行仁政,民间岂复言。 - “到想”可能是指作者想要实现的愿望或志向。“行仁政”指的是施行仁义的政策。“民间岂复言”表示如果施行了仁政,民众就不会再抱怨。 - 冤思雪蜀魄,哀欲吊巴猿。 - “冤思”表示对于冤屈的思念。“雪蜀魄”可能是指为蜀地的冤魂祈福。“哀欲吊巴猿”表示悲痛欲要慰问巴渝地区的人民。 - 山水州城僻,烟岚路径昏。 -
【注释】 还何学士诗集:诗人对魏野的诗集《还斋文集》作答。何谓“学士”呢?据诗中所说“非商也”,即不是做买卖之人,而是有学问的人。“微言”指魏野的诗歌,“龙图”指宰相的官印,这里用比喻之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魏野诗集《还斋文集》的酬和之作。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酬和对象,并指出酬和的内容。“还何学士诗集”,即诗人对魏野的诗集《还斋文集》所作的回答,意思是说:我还有什么资格来写你的诗集呢?
【注释】 1. 喜怀古:指喜遇故人,因怀想而喜悦。上人:僧人。见访:拜访。 2. 隔岭:隔着山。僧:和尚。宿:住宿。闲:悠闲。 3. 倚石楼:靠在石头栏杆上。 4. 漏声:古代计时器漏水的声音。半:一昼夜。 5. 中秋:秋季的十五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日。 6. 雅道:高雅的道术或学问。玄:深奥。须:要。 7. 权门:权势之家,豪门贵族。险:危险。 8. 此心:指诗人的本心
【注释】 1. 村居述怀 2. 布褐楮皮冠, 3. 朝昏信自然。 4. 眼明山雨后, 5. 发乱晚风前。 6. 鹤病生闲恼, 7. 僧来废静眠。 8. 自知慵懒性, 9. 至死岂能悛。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所作,以自述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感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人们的精神状态。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
诗句 1. 未遂去蓬瀛:蓬瀛是传说中仙界的名字,这里指代诗人的理想境界。 2. 闲居在舜城:舜城即舜帝的都城,此处指诗人目前居住的地方。 3. 七弦调似性:七弦琴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的“调”比喻为音乐的风格或性情。 4. 万卷记如名:万卷可能指的是丰富的书籍,这里形容其数量之多,像名声一样响亮。 5. 下榻留山相:下榻意为暂住下来,山相可能是对山中高人的尊称。 6. 敲门认竺卿
送润上人南游 山水兴如烧,难留住陕郊。 五湖携磬去,几夜在船敲。 犀迹来沙岸,蝉声起树梢。 南方未回日,何处暂编茆。 注释与赏析: 1. 山水兴如烧,难留住陕郊。 - “山水兴如烧”形容山间的景色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生动描绘了陕郊的自然风光。 - “难留住陕郊”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丽风景难以长时间停留的无奈和遗憾。 2. 五湖携磬去,几夜在船敲。 - “五湖”泛指太湖及其周边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等,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最后进行赏析。题干中要求对全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审清题干要求来分析判断。“别后却寄三门发运卞寺丞兼简臧推官”,意思是:自从分别之后,我却给你寄了三封信。我托卞寺丞捎信给你;还请你帮我捎给臧推官一封。“共泛楼船去
【注释】 山河仗忠信,尽室去安然:凭山河的忠诚和信义,一家老小都平安地去。 白浪为行路,红旗认坐船:白色的波浪成为行路人的路途,鲜红的旗帜是船只的标记。 禹门辞有燕,隋柳到无蝉:从禹门出发告别时有燕子,隋朝的柳树上没有黄蝉了。 岂羡乘槎客,风流载管弦:难道羡慕乘坐木筏过天河的客人,风流的人儿载着乐器在船上演奏。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词,以“江山”开篇点明题旨
【注释】 闻王衢、王辟:闻王衢和王辟分别是诗人的朋友。王衢为唐高宗朝宰相,王辟为御史大夫。衢、辟均为唐朝名臣。衢有“天下第一人”之称;辟为“天下第一才”。登第:科举考试及第。因有寄贺:因此寄上我的祝贺。 荣:光荣、荣耀。科名:科举考试的功名。 万乘:指皇帝。古代用万乘来表示天子之尊。登楼:登上高楼。三台:指太微垣,又称三公星。让路行:谦让道而行。 草泽:指平民百姓。蓬瀛:泛指仙境。衣钵:禅宗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