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野
【注释】 君丧重堪悲:君,指岐贲。丧,死去,去世。重,重复。堪,能承受得住。悲,悲伤。才高位竟卑:才智高而职位低,是古代官场常见的现象。寄孤偏嘱我:寄,托付。嘱,叮嘱。 何人与为传:何人,谁。为,替。传,流传。 祭德宜修庙:应为祭祀先祖而修庙宇。传名不在碑:传,传承。不在,不在……之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岐贲死后所作。岐贲曾任尚书仆射,因得罪唐玄宗而被贬到岭南(今广东),最后死于贬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怀古上人的诗。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六朝、隋、唐以来的著名风景游览地。此篇以“摇落”写日暮,以“江天”写秋景,以“猿避”、“鸥随”写人行舟旅的情境,以“约我”写别后相思。全诗情调恬淡自然,有如山泉流过心田的感觉。 首句起韵,先写“摇落日”,再写“向江天”。“正当摇落日”,点明季节是秋季;“忽忆向江天”,表明此刻心情是怅然。秋天是萧瑟凋零的季节,而此时作者却在江边与友人分别
【注】暮冬:冬季。郊居:指隐居山林。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写于隐居山林的生活中。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认识。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尾联点题。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象鲜明生动,意境深远含蓄,情感深沉真挚,是唐代田园诗人的优秀之作。 首联“草屋松篁杪”,描写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环境。草屋、松树和竹子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译文: 渭水冻得没有波澜,终南山上翠绿一片。 云彩映着残阳的余晖,我在故城走过。 惊起的雁儿在远空仍发出叫声,牧童不唱新曲寒意更浓。 我心愁闷人不会懂得,问我为何这般忧愁。 注释: 1. 咸阳道中作:写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王维由长安赴奉先(今陕西蒲城)途中,时年四十三岁。 2. 渭水:指流经长安附近的泾水。 3. 终南:山名,位于秦岭北麓
【注释】 1. 知自何山得:知道它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 2. 磨砻:琢磨,加工。 3. 斟:倒酒。疑:好像。 4. 拳:拳头,比喻酒杯。 5. 洼:凹陷处。舂:捣米,这里指磨制。 6. 痕:痕迹。渍:渗水。 7. 璚瑰:珍贵的玉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知自何山得”是说文石酒杯的来历,作者在宴会上得到此杯,并赋诗一首。次二句写文石酒杯的形状、色泽。三、四句写文石酒杯的质地。五
【注释】 1.蓬壶:蓬莱山,传说中的仙山。 2.藜杖:指手杖,这里借指孙状元的官衔。 3.嵩岭:指嵩山。 4.竹关:指竹林关,地名,在今河南省济源市。 5.清峻:地位高贵,声望高。 【赏析】 《送孙状元监丞赴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诗人与孙状元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孙状元即将赴京,诏书虽异,行装却像平常一样。颔联写孙状元将要踏上赴任之途,如同仙人一般。颈联写孙状元离开故乡,到访竹林关口
注释: 暮秋怀念王专,专指王奎。王专是王衢的从事,两人都是王门的侍从官。 旧友各西东,闲思兴莫穷。 他们分别去西边和东边,闲来无事,思绪无限。 尽居花幕下,独在竹林中。 他们都住在华丽的帐篷里,我则独处竹林之中。 白屋贫虽异,清宵梦想同。 虽然他们的房屋简陋贫寒,但我们夜晚一起畅谈时,想法却相同。 吟馀遥望处,寒雨正蒙蒙。 吟诗吟罢,远望窗外,冷雨纷纷而下。 赏析:
【注释】 闻:听说。乙巳暮春天:指作者在乙巳年(1085年)暮春之季,即农历三月末至四月初这段时间,时值清明前后。端居:家居闲居。怆然:悲伤。一名伤圣祖,三榜作遗贤:指周孟因被推荐给皇帝而受宠幸,后因遭贬谪而被朝廷放逐。“圣祖”指宋真宗,“遗贤”指宋太宗、宋真宗二帝。我自空弹指:意思是说,自己徒然地弹着手指头,感叹时光的流逝,而一事无成。君谁可比肩:意思是说,你(指周孟)和谁可以比肩?何由销此恨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我们来看第一句“年少老成人”。这句话意味着这个人年轻时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和行为。这暗示了他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二句“林间访我频”。这句话描述了这个人经常到林间去拜访作者,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深厚情谊。 第三句“文虽如貌古”,这句话表达了他的学识渊博,文章虽然朴实无华
送孙磻西游 贫居胜富贵,况复是贫游。 前路谁青眼,高堂母白头。 秦山晴望好,陇水夜听愁。 早作归宁计,逢欢莫滞留。 注释: 1. 贫居胜富贵:指虽生活在贫困中,但精神上却胜过富贵生活。 2. 况复是贫游:更何况还是一次贫穷的出游。 3. 前路谁青眼:指在旅途中,谁能够给予你支持和鼓励。 4. 高堂母白头:形容家中老母年事已高,白发苍苍。 5. 秦山晴望好:指在秦山晴朗的天空下远眺,景色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