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仗忠信,尽室去安然。
白浪为行路,红旗认坐船。
禹门辞有燕,隋柳到无蝉。
岂羡乘槎客,风流载管弦。
【注释】
山河仗忠信,尽室去安然:凭山河的忠诚和信义,一家老小都平安地去。
白浪为行路,红旗认坐船:白色的波浪成为行路人的路途,鲜红的旗帜是船只的标记。
禹门辞有燕,隋柳到无蝉:从禹门出发告别时有燕子,隋朝的柳树上没有黄蝉了。
岂羡乘槎客,风流载管弦:难道羡慕乘坐木筏过天河的客人,风流的人儿载着乐器在船上演奏。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词,以“江山”开篇点明题旨,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美好祝愿。全篇用典贴切,意蕴深厚。
首句“山河仗忠信”,既是对辛寺丞的祝福,也是对整个送别场景的描绘。山河,既指代国土、江山,也暗合“山河”这一词语本身。仗忠信,则是希望辛寺丞能够以自己的忠诚和诚信,守护好这片山河。这既是对辛寺丞个人的赞美,也是对他即将肩负起的重要使命的期待。
诗人以“尽室去安然”来形容全家人都平安上路的情景。这里的“安然”二字,不仅传达了对家人的关切之情,更蕴含了对辛寺丞个人安危的深深忧虑。
“白浪为行路,红旗认坐船”两句,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远方。白浪滚滚,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鲜红的旗帜,如同一艘船的标记,让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归途。这两句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景象,更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寓意着辛寺丞即将面临的人生旅程。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辛寺丞一路平安的祈愿。
“禹门辞有燕,隋柳到无蝉”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禹门,位于黄河中游,是古代著名的水文观测地点。在这里,曾经有燕子栖息繁衍;而隋朝时期,隋炀帝曾下令修建大运河,使得隋柳得以遍布天下。然而,如今这些地方已经变得荒凉,不再有鸟儿飞翔,也不再有黄蝉歌唱。这两句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巧妙地将辛寺丞即将离开的地方与过去的历史联系起来,使得整个送别场景显得更加深沉、厚重。
最后一句“岂羡乘槎客,风流载管弦”,则是对辛寺丞未来成就的赞美与期待。这里借用了神话传说中张骞乘槎(木筏)出使西域的故事,表达了对辛寺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的赞誉。同时,“风流载管弦”则形容辛寺丞才华横溢、多才多艺,能够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整句诗既有对辛寺丞个人才华的赞美之意,又寄托了人们对他未来光明前程的期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