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注释】 偈颂:佛教语,即佛经中的唱诵文字。这里指诗。 偈: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短文。这里指诗。 一百二十三首:指《大乘起信论》中说,佛陀在世时共作《大乘经》一百一十部。“一百”是概数。 兀(wù)坐:坐着不动。 嘴卢都:讥笑之辞,意为“无话可说”。 豆爆:爆米花,形容响声。 火一炉:比喻大地一片通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热闹的场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指天指地,点胸点肋。(注释)这里指的是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道理或概念具象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2. 将谓六识未具初生孩儿,元来通身是胆白拈正贼。(注释)这里的“六识”指的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官,而“初生孩儿”则是指尚未成熟的孩子。诗句中的“元来通身是胆白拈正贼”,可以理解为原本认为只有刚出生的孩子才会没有见识,但实际上,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
这首诗的翻译是:“每年的岁末年始,黑夜和白天都交替出现,但并没有改变。”日迁月化,山青水绿,依旧寻常。“小尽二十九,大尽三十日”,也是镇州萝卜,汉地生姜。“休咬嚼,没商量” 。梅花纸帐一炉香,衲被蒙头春昼长。 注释: - 岁旧年新:岁月更迭,新旧交替。 - 夜暗昼明:夜晚与白天的交替。 - 未尝移易:没有改变。 - 日迁月化:太阳迁移,月亮变化。 - 山青水绿:形容景色美丽如画。 -
昼影当轩夏日长,只知吃粥着衣裳。 光阴倏忽催人老,嫩绿骎骎已过墙。 注释: 1、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九十六: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2、昼影当轩:指白天的影子照射在窗前。比喻时光短暂,如同日影。 3、吃粥着衣裳:形容生活清苦,只能勉强度日,穿着简陋。 4、光阴倏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闪电一样迅速。 5、催人老:催促人们衰老。 6、嫩绿骎骎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九十八:“天寒人寒,大寒小寒。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热不自热,寒不自寒。红日上三竿,当阳仔细看。” 这首诗表达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和人生哲理。 1. “天寒人寒,大寒小寒”:描述了天气的变化和人的适应能力。这里的“寒人”指的是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的感受,而“大寒”与“小寒”则是描述温度的不同阶段。 2. “热则普天匝地热,寒则普天匝地寒”
【注释】1. 偈颂:佛教语,梵语意译,指佛家讲经时所唱诵的赞颂之词。2. 一百二:指“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最后一首。3. 陌上郎:指在路边卖东西的商人。4. 得钱随手使:意思是说,得到的钱不用计算就使用。5. 货物忽相当:突然找到了合适的买卖对象。6. 撞得恰好子:正好撞到了合适的人或事上。 【赏析】这是一首咏商贩的诗。诗人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绘了商贩们灵活变通、善于经营的特点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风从南方吹来,吹得殿阁中也生出了凉意。诸佛修行成道的地方,切忌不要随意更改。 【赏析】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两句以写景开篇。“薰风”即暖和的南风,它从南方吹来,带来了春的气息,使得殿阁中的人们感到一阵微凉。这两句话既写了眼前所见之景,又暗含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诸佛出身处,切忌错商量。”后两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之情。在佛教经典中
释义:上一年元宵节,没有油就点灯。今年元宵节,有月亮照在高塔之上。 注释:去岁——去年(指上一年)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 无油不点灯——没有灯芯,就不点燃灯笼。 今岁——今年(指今年)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 有月照危层——有月光照耀着高高的塔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节日变化的感慨。去年的元宵节,因为缺少燃料,所以没有点亮灯笼;今年的元宵节,因为有了月光,所以照亮了高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通晓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思想主旨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题目中提供的提示和要求作答。 “九龙吐水,七步周行。云门一棒打杀”,这几句是写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后,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五行山前,孙悟空从山上滚下,与师父相见,诉说自己的遭遇。“九龙吐水”是说五行山有龙脉,龙脉上涌出甘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要结合句子的意思以及整篇文章的内容,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还要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全面分析。“元宵令节,且喜天晴”,元宵节到了,天空晴朗;“高烧银烛,照佛光明”点明节日的灯火通宵不灭,照亮了佛光,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虔诚信仰。 【答案】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