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诗句原文: 休拟议,莫商量。 无朕兆,绝承当。 君不见江路野梅无主,自开自落,分外馨香。 一枝横亚清波上,引得游蜂上下忙。 注释: - “休拟议,莫商量”:意思是不要猜测或讨论。 - “无朕兆,绝承当”:没有预兆的迹象,不能承担责任。 - “君不见江路野梅无主”:比喻没有人照料,自由自在地开放和凋谢。 - “自开自落”:自己开放又自己凋谢。 - “分外馨香”:除了香味更加浓郁之外
【注释】: 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是禅宗的一种诗歌体式。偈颂即“和歌”,是一种佛教文学体裁,通常由佛经中的一段文字引出,然后配以相应的韵律和诗句。这首诗出自《大正藏》中《大藏音义论》所收录的《无忧树品》。 2. “无忧树”:无忧树是一种象征解脱和平静的树木。它位于无忧树下象征着一种心灵的安宁。 3. 右胁诞生:右胁指右侧,出生时在右侧诞生,意味着一个人出生时是在自己最脆弱的地方。 4.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九十一: 天寒人寒,五蕴山头仔细看。 风动幡动,明眼人前休说梦。 译文: 天寒地冻,人也同样寒冷,在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山头上仔细看。 风吹幡动,对有智慧的人来讲是显而易见的,但对那些糊涂人来说却像一场梦一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首先,“天寒人寒”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表达了人生的艰难困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九十三 坐教直,猛着力。 提个狗子佛性无,万缘俱屏息。 似银山,如铁壁。 蓦然一拶粉碎,天地空,人境忘,寤寐如,死生一。 万别千差尽空寂。 注释:这是一首佛教禅宗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心境。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空灵的画卷,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境界。诗人以“狗子佛性”为引子,指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用心修行,就能得到解脱。接着
注释:都说先师今天已死,谁知今日却是生朝。不知却有什么凭证,紫柏黄檀同烧一炬。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所作,当时他任国子博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先师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对比“死”与“生”,表达了对先师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紫柏黄檀同烧一炬,表达了对先师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通过对时间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先师的敬仰之情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是: 眼空东鲁,口吸西江。 机锋峻捷,不让老庞。 仰山遮里别无禅道佛法, 只有一口吹毛利剑凛凛如霜。 要为人剪除毛病,换骨洗肠。 长忆江南三月里, 鹧鸪啼处百花香。 注释如下: 1. 眼空东鲁,口吸西江。 - 这句话的意思是,眼睛(心)看透东方鲁地的繁华,嘴巴吸取西方江河的精华。这里的“眼空”和“口吸”都是形容一个人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知识。东鲁和西江分别代表了中国的南北两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考查炼句和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首先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句的内容,然后依据题目的要求,理解并分析其使用的技巧及作用。“成龙者升天,成蛇者撺草”,意思是:如果龙能成龙,就能飞腾到天庭;而蛇若能成龙,就会成为草中之物。诗人认为万物各有其性,但人若不能顺应自然,任其本性,而是妄加改变
注释:有某种东西先于天地而生,没有形体却寂然无声。它能够主宰万象,不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凋零衰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与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诗中“有物”指的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它是无形无象的,但又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道无形无象,但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所以能主宰万物。道不随四时变化而改变其本质,四季更替,万物枯荣
【注释】 偈颂:指佛门中僧人的诗歌。 呼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破二:指色、声 三:指空 东北:东方,这里指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东南沿海地区盛行。 西南:南方 般茶饭:梵语“般若波罗蜜”的音译,意为“妙法”,即佛教的教义。佛教强调“戒”、“定”、“慧”三学,认为“般若”是达到“涅槃”境界的关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佛法、弘扬佛法的诗歌
在深入解读这首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背景有所了解。此诗出自宋代释普度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第七十一首。释普度是宋代的一位禅师,他的作品多以佛教教义为主题,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禅宗的修行思想。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市行高下不须疑:这句话表达的是不必过于担忧市井中的高低起伏,因为一切自有其自然的秩序和规律。在市井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保持冷静和从容的态度,不被表面的喧嚣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