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注释】 ①偈颂:佛教语,梵语“偈陀”的译音,是佛教的一种韵文,多用在讲经说法时唱念。后泛指佛门中用以颂扬佛法、劝人归依的文字,即佛门中的诗。②铁牛:耕牛名。③黄金角:牛角,牛角的颜色因年代久远而发黄,故称黄金角。④白玉蹄:牛蹄,牛蹄洁白如玉,故称。⑤似君:犹如君。⑥鹧鸪啼:鹧鸪鸟叫声,其音似“行不得也哥哥”。⑦江南:指南方。 【赏析】 此为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前两句写景。以铁牛、木马喻贤才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十五: 一、群阴剥尽,一阳复来。 译文:乌云被阳光所驱散,光明重归大地。 二、万顷清湘,寒冰发焰。 译文:辽阔的湖面,冰层融化,如同火焰一般。 三、千年古柏,枯干花开。 译文:千年的老树,枯干的枝丫上开满了花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前两句“群阴剥尽,一阳复来”形象地表现了冬天过去,春天到来,阳光重新照耀大地的情景。第三句“万顷清湘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二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二》是[宋朝]释普度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人天眼目,佛祖纲维。千差万别,一以贯之”来表达一种对世界和佛法的深刻认识。其中,“人天眼目”指的是人们的眼力和见识,“佛祖纲维”指的是佛祖的法则和指导。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界多样性的理解以及在众多差异中寻找到统一核心的思想。 译文 人天的眼睛能看得清楚,佛祖用纲维维系着世间一切。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诗人的情感,进行赏析。本题中,“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指的是这首偈颂是第二百零三首中的第七句。 第一句“天悠悠,云悠悠”。天,即天空。悠悠,形容天空辽阔无边。云,即云彩。悠悠
注释: 济北之路,出自于平常。 语默动静,脱体全彰。 三玄三要,松直棘曲。 四宾四主,凫短鹤长。 赏析: 这是一首偈颂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济北之路,出乎平常”,意味着人生的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有时候需要我们走出平常的生活,去经历一些困难和挑战。 次句“语默动静,脱体全彰”,则是说在生活的不同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无论是说话、沉默还是活动
【注释】 偈颂:佛教经文的韵文,即唱诵佛经时的颂诗。 五百间:形容房屋很多。 茄子瓠子:泛指粗劣的食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讽刺之作。首句中的“吹毛剑”和“啮镞机”,暗喻了社会上那些只懂得钻营权术、巧言令色的人;而“肘后符”则比喻了这些人手中的权力。接下来两句描绘的是潭州城里起建了五千间大房子,道林寺里借来百名工匠的情景,这些人物都是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之徒
【注释】晓:早晨,黎明。偈颂:佛教中的歌诀,用韵文的形式表达佛经的大意。 白话译文:天刚亮的时候,月色洁白如玉。江岸上,一叶小舟横卧在水边。 阳爻初生,万物复苏,我的人生道路一片光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首句写黎明时分的月色,以“晓天月白”形容其皎洁明亮;次句写江岸边的景色,以“古岸舟横”形容其静谧古朴;第三句写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以“一阳来复”比喻阳气开始生长
注释: 黄面老子:这里指佛,因为佛教中有很多形象都是黄色的。 六载辛勤:六年来一直在修行。 寻得鼻孔:寻找到了佛教的入门之道。 打失眼睛:失去了对世间事物的执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通过描述一位僧人在寻找佛法的过程,表达了禅宗的修行理念。诗人通过对佛教的比喻,描绘了一位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艰辛和顿悟。这首诗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对世界的超脱,以及禅宗对于解脱的追求
师亮禅者 忆昔西山亮座主,曾有虚空解讲语。 唤得回头是马师,规鉴丛林照千古。 上人学禅不学教,禅教初无二门户。 一拳打破太虚空,知音不在频频举。 注释: 1. 忆昔西山亮座主:回忆起昔日在西山的亮座主。 2. 曾有虚空解讲语:曾有一个虚空的解释和讲解。 3. 唤得回头是马师:唤起了回头就是马师的领悟。 4. 规鉴丛林照千古:规正并照亮丛林中的千年。 5. 上人学禅不学教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那些没有解开、无法解脱的烦恼和困扰,就像虚空中的钉子一样,始终无法真正解决。那些有修行和实证的人,他们的行为和证悟与追求虚幻的风中月相仿,也显得毫无意义。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他认为,无论人们是否修行、是否有所证悟,都无法真正解决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这些烦恼就如同虚空中的钉子一样,始终无法真正解决。而那些有修行和实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