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诗句释义 1 祖机上人:指的是领悟了佛家禅宗精髓的人。 2. 灵妙之机:形容事物的微妙之处。 3. 佛祖莫知:佛教中,佛陀(即释迦牟尼佛)是最高的智慧象征,这里提到“佛祖莫知”可能表示某种深奥难以理解的真理或境界。 4. 疾则蹉过:匆忙行事容易出错。 5. 迟非所宜:缓慢行事不是最佳选择。 6. 灵在自己:内在的灵性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7. 妙在日用: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智慧和灵性的运用。 8.
注释:我栽下田,只是为了博得一顿饭吃,随便煮些藜菜和苋菜。 不管有没有寺庙,佛法不怕被埋没。 赏析:这是一首偈颂诗,诗人以种田为题,借种田之苦来表达自己对佛法的信仰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接受
【解析】 本句要注意“眼”字的书写。这五句话的意思是:眼睛生得三角,头形像五岳之峰,三次被棒打折在驴腰上,一喝就当空而起,星斗落下有误。“眼生三角,头峭五岳”是说临济和尚的眼睛长得很奇怪(三角),他的头形也像五岳(山峰)一样陡峭;“三遭瞎棒折驴腰”,说明临济和尚被棒打得很惨,连他的身体都被打断了。“一喝当空,星斗落下有误”是说临济和尚喝下禅杖,身体突然直竖起来,像星斗一样高耸
注释: 大虚圆满,妙觉混融。 大虚:佛教语,指宇宙万物本无自性,一切法本来空寂。妙觉:佛教语,指佛的觉悟。混融:融合在一起。 如春化物,和而不同,力不在东风。 如春化物:春天使草木萌发生长,比喻佛法能使众生解脱痛苦,得证涅槃。和而不同:儒家思想,认为事物虽然相同,但各有其特点,不可强求一致。这里用来表示佛法与众生的思想观念有所不同,但都是真理。力不在东风:东风是春天的象征
智贤上人 智者必贤,正者不偏。 平坦性地,朗我心天。 折旋俯仰,诸佛现前。 一光同照,万象枞然。 释义: 1. 智者必然是贤人,正直的人不会偏颇。 2. 平坦的地面,使我的心灵得以清明。 3. 弯曲旋转,低头昂首,各种佛像显现在我面前。 4. 一束光明普照万物,使万象显得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智者贤人的赞美,以及对正直和光明的向往。诗人认为
春日晴,烧痕青,布谷催耕处处鸣。 注释:春天的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田野上的草木都沐浴在春光之下,显得生机勃勃。布谷鸟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催促人们赶快耕种。 虽然底事最分明,只是不得将眼看并耳听。 注释:尽管这一切看起来非常清晰明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用眼睛去看,而要用耳朵去听。这是因为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倾听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个世界
【注释】 维摩(wéi mó):古印度僧人,以善辩闻名,曾为居士治病,后辞归。 尪羸(wāng liè):身体瘦弱,指病者。 蹊跷(xī qiāo):不寻常,不平常。 说离生死妙法:讲述脱离生死的玄妙之法。 一默无双:默诵一次,无人可比。 【赏析】 《维摩诘经》是佛教经典,讲述佛陀对维摩居士说法,维摩居士答问。此诗借《维摩诘经》中“离欲”之语,赞美维摩居士远离欲求,心无挂碍。 首句“尪羸面孔
注释: 嗣牧上人:继承并发扬放牧的精神。 先以放,嗣以牧:先是自由自在的放牧,后来继承这种精神从事畜牧养殖。 两鼻穿,四蹄秃。 有阑圈,无拘束:虽然有围栏限制,但并不受束缚。 山自青,水自绿:山水自然景色是那么的美丽。 从来饥饱不相干,幻泡影中休碌碌:从今以后,无论饥饿还是饱食都不会有关系了,因为这一切都如泡影般虚幻。 单单赢得这题目:只有这个“题”,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诗句解析: 如山上人 绝毫绝釐,如山如岳。 万里高飞,遥空一鹗。 见不到处,天涯海角。 智不及处,大圆满觉。 西风萧条黄叶落,古殿深沉撼金铎,却悔当初赚行脚。 译文: 像山上的人那样,断绝一切杂念,如山之坚,如岳之峻。 万里飞翔,高翔于天际,如同一只翱翔的鹰。 看不到的地方,是天涯海角。 智慧达不到的地方,才能达到圆满的觉悟。 西风萧瑟,黄叶飘落,古殿深沉,钟声撼动
松风浩浩,涧水潺潺。 松涛声势浩大,涧边水流潺潺。 白云影里,枯木寒岩。 白云在山间飘荡,枯木冷石映衬其上。 十八高人,行住坐卧,神通游戏其间。 十八位高僧在此修行,无论是行走、停留还是坐着,都能运用自己的神通随意穿梭于其中。 龙耳无听,虎体元班。 龙的耳朵可以听到天籁之音,虎的身体强壮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