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钦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诗句解析: 如山上人 绝毫绝釐,如山如岳。 万里高飞,遥空一鹗。 见不到处,天涯海角。 智不及处,大圆满觉。 西风萧条黄叶落,古殿深沉撼金铎,却悔当初赚行脚。 译文: 像山上的人那样,断绝一切杂念,如山之坚,如岳之峻。 万里飞翔,高翔于天际,如同一只翱翔的鹰。 看不到的地方,是天涯海角。 智慧达不到的地方,才能达到圆满的觉悟。 西风萧瑟,黄叶飘落,古殿深沉,钟声撼动
释义: 轻盈地行走,打扮得整齐漂亮。 表现出很大的慈悲心,拯救众生的痛苦。 智慧的双眼让人感到可怜,却不明白篮中卖的是锦鳞。 注释: 行步轻盈:行走时脚步轻盈,没有发出大的声音。 梳装济楚:梳妆打扮得整洁漂亮。 示大慈悲:表现出很大的慈悲之心。 救众生苦:拯救众生的痛苦。 智眼堪怜:因为智慧的眼睛而感到可怜。 尽不明:完全不明白。 只道篮中卖锦鳞:以为篮子中卖的是美丽的锦鲤。 译文: 轻盈地行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唐代诗人。他早年出家为僧,但后来还俗,与孟郊齐名。他的诗作以五言为主,题材较狭窄,多写荒凉冷寂的景象,内容大多寄托着对社会的不满,流露出悲凉凄苦的情绪。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野鸟山花能说法,茂林修竹是参徒。 野鸟山花可以说法,茂林修竹可以作为修行的对象。这里的“法”是指佛法或者修行的方法。
【解析】 “六年饥饿,半夜痴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了六年的饥饿生活,半夜里竟神志恍惚,胡言乱语。“贫儿拾得锡”是说穷困的孩子拾到一块锡,“赤脚走忙忙”是说这个孩子赤着脚匆匆忙忙地走了。 【答案】 译文:经历六年的饥饿生活,半夜里竟神志恍惚,胡言乱语。穷困孩子拾到锡,赤着脚匆匆忙忙走了。(注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饥民在半夜突然神智不清、胡言乱语的情景。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注释:篮里是清风,手头是生活。想要用鱼目(指低劣的珍珠)来换取明珠(指珍贵的珍珠),这难道是慈悲的菩萨吗?有智慧的人,不必费一扎丝线。 赏析:此诗讽刺那些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行为。“篮里清风”比喻清高廉洁;“手头生活”比喻生活艰难,必须精打细算;“将鱼目换明珠”比喻以次充好,欺骗别人;“岂是慈悲菩萨”比喻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最后两句“有智慧人,不消一扎”则是说聪明人不必多此一举
诗句解释及赏析: 行坦上人(注释1) 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应当追求简朴无为的修行态度,强调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应保持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细行循循(注释2) “细行”指的是细微之处的修行,“循循”则表示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顺序进行。此句意指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细节,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原则行事。 大道坦坦(注释3) “大道”通常指佛教中的“佛法”或“道”,即宇宙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
允宽上人 初无允诺,宽著程限。 一似跳黄河,尽力要合眼。 跳过跳不过,直要横担板。 南北天高云淡淡,渔歌秋色晚。 注释: 1. 允宽上人:这是对一位叫做允宽的和尚的称呼。 2. 初无允诺,宽著程限:起初,允宽没有承诺,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期限。 3. 一似跳黄河,尽力要合眼:他就像跳跃黄河一样,全力以赴想要闭上眼睛。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无尽的艰难和挑战。 4. 跳过跳不过,直要横担板
【解析】 元觉,即元觉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这首诗是其《偈颂》中的一首,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三十二个字。第一、二句,“妙觉明净,元无所觉。”大意为:佛性本明净,本来无杂念。这是说,人的本性本来是清净明净的,没有一点杂念。第二、三句,“如鄱阳湖,秋波不作。”大意为:像秋天的鄱阳湖,水面不泛起一丝波澜。这是说,人的本性本来是清净明净的,不会因外物而动起杂念来。第四、五句,“亦若匡庐,云平月壑
了明上人的诗句“了明明了,孤光皎皎。夜永月寒,云开天晓。”表达了他对于修行和悟道的理解和追求。 “了明明了”指的是了明了、明白了。这里的“了”是动词,表示明白、了解的意思;“明明了”则是指非常清楚、明白。整句诗的意思是说,了明上人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对世间万物有了清晰的认识。 “孤光皎皎”指的是孤独的光,明亮而纯净。这里的“孤光”指的是了明上人独自修行时所发出的光,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悟性
诗句解析与注释: - 如珠上人:这句诗描绘了一颗珍珠在光线下的景象,如同人一般。 - 关键词解释: 如珠 — 指珍珠。上 — 比喻人。 - 等闲剔出影团团 — 描述珍珠被轻轻取出时形成的圆形影子。 - 译文: 轻松地取出珍珠就形成圆圈。 - 一一如珠走玉盘 — 进一步形容珍珠的形状和美丽。 - 译文: 每颗珍珠都像玉盘中滚动的珠子一样。 - 风前灿灿宝光寒 — 描绘珍珠在阳光下闪耀的美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