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明明了,孤光皎皎。
夜永月寒,云开天晓。
二浙江山拄杖头,脱略根尘静悄悄。
大明当空,无幽不照。
如是行脚,行脚事了。
百炼精金,由指而绕。
了明上人的诗句“了明明了,孤光皎皎。夜永月寒,云开天晓。”表达了他对于修行和悟道的理解和追求。
“了明明了”指的是了明了、明白了。这里的“了”是动词,表示明白、了解的意思;“明明了”则是指非常清楚、明白。整句诗的意思是说,了明上人已经明白了很多道理,对世间万物有了清晰的认识。
“孤光皎皎”指的是孤独的光,明亮而纯净。这里的“孤光”指的是了明上人独自修行时所发出的光,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悟性。“皎皎”则是指明亮的样子,表示了明上人的修行成果。整句诗描绘了了明上人在修行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扰,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夜永月寒,云开天晓”两句则是描写了明上人在夜晚时分,面对寒冷的月光和阴云,依然坚定地修行。这里的“夜永”指的是深夜,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月寒”则是指月亮寒冷,暗指修行环境艰苦;“云开天晓”则是指在阴云散去后,天空变得明亮,暗示着光明即将到来。整句诗描绘了了明上人面对困境仍然坚持修行的场景,展现了他的毅力和决心。
第三句“二浙江山拄杖头,脱略根尘静悄悄”,描述了了明上人行走在浙江山的道路上,手持禅杖,远离世俗纷扰。这里的“二浙”指的是浙江省;“山”则是指浙江山;“拄杖头”指的是用禅杖支撑身体;“脱略”则是指摆脱世俗纷扰;“根尘”则是指烦恼和困扰;“静悄悄”则是指安静、平和的状态。整句诗描绘了了明上人行走在浙江山道路上的情景,他远离世俗纷扰,以禅杖为支撑,内心平静安详。
接着第四句“大明当空,无幽不照”描述了了明上人所处的场景,他头顶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整个世界。这里的“大明”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当空”则是指出现在天空中;“无幽不照”则是指月亮的光芒无所不至,照亮了所有的黑暗角落。整句诗表达了了明上人胸怀广阔,心如明镜,能够洞察一切的境界。
最后一句“如是行脚,行脚事了”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如是”则是指如此、这样;“行脚”则是指行走、旅行;“事了”则是指已经完成、圆满。整句诗意味着了明上人的修行之路已经走完,他已经达到了一种圆满的境界。
了明上人的诗句充满了对修行和悟道的理解和追求。他通过描绘自己明白道理、修行成功的场景,传达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坚定。同时,他也通过描述自己在浙江山道路上行走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淡然。整首诗句既表现了他的修行成果,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