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既非常,如器中锽。
道既非常,如日之光。
如器中锽,声出于内。
如日之光,光照无方。
夫如是乃可称有道之者,非独善一身,而达之万邦。

这首诗是《道德经》中的名句,出自《老子·道可道也》。

译文:
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但它不是永恒的常规之道。
名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但它不是永久不变的常规之名。
既然“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常规之名,那么它就像器物中的声音一样。
既然“道”不是永恒不变的常规之道,那么它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普照无方。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称说具有道的人了,他不仅修养好自己,而且能使万国受益。

注释:

  1. 道可道(道):可以言说的道。
  2. 非常道:常恒的道。
  3. 名可名(名):可以命名的名称或概念。
  4. 非常名:非常规的名称或概念。
  5. 声出于内:声音产生于内部。
  6. 光照无方:光芒照射到任何地方。
  7. 夫如是(这样):如此这般。
  8. 达之万邦(使万国受益):使万国受益。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道”和“名”的本质属性。在道家哲学中,“道”被视为宇宙万物运行的内在法则,是一种无形的、超越常规的存在。而“名”则是指人类对这种法则的命名和描述,它们都是暂时、有限的。

诗人通过对比“道”和“名”的特性,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他认为,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因为它超越了常规的思维范畴;同样,真正的“名”也是无法固定和长久存在的,因为它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

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这种思想。将“道”比作器物中的声音,意味着“道”是内在而微妙的,需要通过内在的感知才能体验到;而将“名”比作日光,则表达了“名”虽然短暂但无处不在,能够照亮一切。这种比喻既体现了道家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人提出,只有深刻理解并实践这种不可言传的“道”,才能真正称之为拥有“道”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能够修养自身,还能够惠及天下,让万国受益。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即通过顺应自然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这首诗通过对“道”和“名”的深入探讨,展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即追求一种超越常规、内在而微妙的真理。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时,要保持一颗平静而深邃的心,去探索那些真正重要且不易察觉的事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