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善自参详。
六般神用,昼夜放光。
不须拟议,切忌承当。
风前一阵木犀香,金粟花黄。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内容,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有哪些艺术特色等。然后回归诗歌,从诗歌的结构,重点语句的赏析等方面分析。
“本来面目”,指本性、真性,佛教用语。佛家认为人的本性都是清净善良的,故称“本来面目”。这里指佛祖的本性,也就是佛祖的本来面目。
“善自参详”,即要善于仔细考察,深入思考。这里的“参”是“参悟”的意思。
“六般神用”,指佛祖具有的六种神通。“六般”是佛教用语,指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心通。
“昼夜放光”,指佛法无边,普照一切。
“拟议”,即揣摩、推测。
“承当”,就是担当、承受。
“木犀香”,桂花。
“金粟花黄”,即黄金色桂花。
【答案】
本诗描写了本善上人对佛祖的理解与感悟。首句“本来面目”是全诗的关键,也是全诗的主题;第二句“善自参详”进一步点明了作者的领悟;第三、四句写佛祖的神通广大;第五、六句写佛祖在人间的影响。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