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抗意欲窥奇,栖潜在郡帙。 犹疑瓮为天,岂信盲问日。 清晨非梦寐,见此五色笔。 寒光动斗牛,馀照堕圭荜。 目前千古在,吾故一日失。 至道涵深纯,大雅藏僩瑟。 怀兹泉石心,贲之林野质。 百年岂不短,万羡从此毕。 倘云可与语,敢惮行以膝。 注释:王会溪(约1470年前后在世)是明代的文人。这首诗写他的读书心得。 上舶使监丞王会溪:上舶,古代官名,掌航海贸易;上舶使,掌海外贸易的官员;监丞,官职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首先读懂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理解其含义、表达的情感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写送别之景:秋山多爽气,南楚登修程。诗人以秋天的山野景色作背景,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烘托出郭济叔即将离乡赴任的惆怅心情。颔联紧承上文,写离别之情。“岂无”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依依不舍;“此别”二字又暗示了这次分别可能是一次永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欸乃词》。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白头翁,白头翁,江海为田鱼作粮。 - "白头翁"可能指的是一个渔夫或者渔民。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以“白头翁”来称呼那些年纪较大、头发变白的渔民或农民。 - "江海为田鱼作粮"意味着他们利用江海作为田地,通过捕鱼来维持生计。这里的“为田”可能指的是在江海中捕鱼作为耕作,而“鱼作粮”则表示他们依靠捕鱼来获取食物和生活所需的粮食。
九日简留松涧 瀼瀼白露坠,独起行绕篱。 岂泥兹晨游,偶谐昔人期。 白衣已缥缈,幅巾自淋漓。 举杯泛寒荣,何以慰所思。 登山极野望,涕泗空涟洏。 戚戚霜叶语,雁过鸣声悲。 参军尔何事,帽侧无人知。 莫轻一时谑,贻此千载嗤。 餐英饮沆瀣,政坐骚人痴。 起酹彭泽翁,此意堪语谁。 注释: 1. 瀼瀼白露坠:形容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如珠似玉。 2. 独起行绕篱:独自起床沿着篱笆行走
见山台 叠石生幽云,层台起修竹。 群山不出门,一日俱在目。 远眺极悠悠,男儿岂碌碌。 宝匣长夜鸣,黄金几时筑。 此事谁与论,掀髯对云麓。 译文: 见山台 叠石形成幽深的云雾,层层叠叠的山台上长满了修长的竹子。 群山没有离开过家门,一天之内都能尽收眼底。 远眺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男儿岂能碌碌无为? 宝匣在深夜里发出声响,黄金何时才能积累? 这件事是谁可以讨论的?我挑起胡须面对云麓山。 赏析:
送远曲别苇航 驱车早晨出门,举杯为你送行。 离别之情犹如一寸铁,修岭上的云雾千重重重。 遥怜风雨交加的夜晚,应念霜雪群中孤苦无助。 猿猴与鹤岂能有怨言,我所期盼的是这世间的文采。 译文: 清晨出发驱车送你走远,举杯为你送上一程。离别的心情如同一寸铁一般沉重,山间的云雾层层叠叠。我深深怜惜着风雨交加的夜晚,也怀念那些在霜雪中孤独生活的猿和鹤。我担心你是否会抱怨这样的分别
``` 郭中爱青山,推窗纳青碧。 不见山中人,白云自堆积。 登睇廓悠悠,此眼亦已窄。 但见寰中尘,不见尘中客。 相去讵几许,恍若万里隔。 日暮攀崔嵬,泫然感畴昔。 蜀道无人行,嵩山绝蹄迹。 岂无九回肠,安得双飞翮。 倾我百壶酒,抚此千丈石。 不知蜡屐翁,著得几量屐。
【注释】 ①师姑岩:在今江西南昌市南。 ②城:指师姑岩附近之城。 ③大阅:古代军队检阅,亦泛指演习。 ④蚁感:蚂蚁感受到震动而感到疼痛。 ⑤细柳屯:汉文帝时,细柳军以训练有素著称,故称。 ⑥黄粱梦:晋代人卢生在旅店中梦见自己娶妻生子,醒来后,店主煮的黄粱尚未熟,比喻荣华富贵如梦幻泡影。 ⑦槐里:古地名。 ⑧蛮触、鸡虫:出自《庄子·天下篇》:“天下之辩者,相与乐其智而不争。故独与之言则响
心泉 山泉不知源,流出石磊砢。 坎止心维亨,蒙养行必果。 久视空无尘,静趣自忘我。 明月知此心,时印夜光颗。 译文: 心如泉水般澄净而深远,不拘泥于源头,自然流淌在岩石间。心中无欲则宁静,如同蒙受养育的树木必然茁壮成长。长久地凝视它,便会觉得它空明无染,静观中忘却自我。明月懂得这清澈的心,时常照亮夜空中的星星。 注释: 1. 山泉不知源 - “山泉”指的是内心或精神上的泉水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桐树新绿,正逢春阳,生机勃发。颔联写凤凰高翔云表,不恋朝廷,自寻栖息之地。颈联写腐草化为青苗,破柱化为栋梁,物是人非,令人感慨。尾联写大帅之恩泽浩荡,德政如圭璋,光照寰宇,诗人欲效法前贤,辅佐中兴。全诗意境清新,笔力劲健,气韵生动。 此诗是诗人在建炎二年(1128)春初,被贬为吉阳军节度副使兼本路兵马都监时所作。首联“猗桐擢新翠,况此当春阳”起势突兀,用“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