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夔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赏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需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进行分析即可。 “萧萧两鬓竟苍然”,写诗人的头发已经变白了,表现了诗人衰老的形象。“况近重阳风雨天”,写诗人头发变白,又值重阳节,天气又多风雨。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本应欢欢喜喜,而诗人却感到“孤”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一首杂兴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风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满目风埃落日低,拳头醉颊面山西。 平堤树密欲藏寺,古渡舟横不碍溪。 渺渺几竿秋水净,哑哑三匝夜乌啼。 老来独有诗情在,口占新晴付小溪。 注释: 1. 满目风埃 :形容眼前的景象被灰尘覆盖。风埃,尘土。 2. 拳支 :用手撑着头。形容醉酒后的状态。 3. 面西 :面向西方。这里可能是指面对夕阳的方向。 4. 平堤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杂兴四首 - 这是一组关于秋天景色的诗,每首都表达了一种情感或描绘了一幅画面。 2. 又是山村秋暮天 - 这句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乡村秋天的景象,黄昏的天空中带着一丝凉意。 3. 蹉跎身世惜流年 - 这里的“蹉跎”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身世”则指代个人的生活和命运。诗人感叹自己一生的光阴已逝,感到惋惜。 4. 风鸣浅濑高还下,山碍浮云断复连 - 通过描写风和水的声音
杂兴四首 江上千峰缺复遮,疏林点点噪归鸦。 短篷细网船回浦,快马青衫客到家。 酒味春风生竹叶,笛愁寒月老梅花。 丈夫处世便疏豁,莫买虚名斗角蜗。 注释: 江上:指江边。千峰:无数山峰。缺复遮:有的山峰被云雾遮住,显得断断续续的。 疏林点点:稀疏的树林里传来一阵阵乌鸦的叫声。 短篷细网船回浦:小船带着渔网回到江边。 快马青衫客:骑着飞快的马,穿着青色衣服的客人。 竹叶:即酒名。 笛愁
杂兴三首 做事英雄竟不成,飞鸿何处避弓矰。 杲卿有舌骂阿荦,叔夜无头传广陵。 祸福难知随命值,才名太盛取天憎。 江流渺渺无回势,独向西风倚瘦藤。 注释: 1. 做事英雄竟不成 - 这句话意味着尽管人们可能努力成为英雄,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是命运、环境、能力等),他们最终未能成功。 2. 飞鸿何处避弓矰 - “飞鸿”指的是飞翔的大雁,“弓矰”则是用弓箭射击的工具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晓鼓鼕鼕露未收,老翁鸡彘祝瓯篓。 - “晓鼓鼕鼕”描绘了清晨时分鼓声四起的景象。 - “露未收”指的是早晨的露水还未完全消失。 - “老翁鸡彘祝瓯篓”形容村中的老人在社日时,用鸡和猪来祈求福祉,并使用装满酒的竹筒(瓯篓)。 2. 家家酒绿枌榆社,处处霜红柿栗秋。 - “家家酒绿”说明每家每户都准备了美酒庆祝社日。 - “枌榆社”指的是古代的祭祀场所
【诗句释义】 1. 矫首春风独后时:指诗人面对春天的美景,却只能独自欣赏。 2. 冰霜自厉占东篱:形容诗人在严寒中依然坚韧,像东篱下挺立的菊花一样。 3. 悲如屈子凄凉意:以屈原的悲壮和凄凉之意来比喻自己的感受。 4. 清似陶翁平澹诗:以陶渊明的平淡诗风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5. 寂寞秋香怜向晚:形容秋天的菊花虽然孤独,但仍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感到温暖。 6. 徘徊寒蝶笑生迟
我亦是山林中淡泊的人,笼中的鸟儿饮啄失去了它们的自然。 客人请求我写妙笔生花的字画,但我总是辞不达意、口舌生疮。 夜晚我点着油灯读书,汗湿了竹简;秋风里,野餐时搭配着丝莼吃。 文章是我的人生志业,但岁月让我的双鬓已染上了尘霜。 注释: 1. 杂兴四首:诗人在晚年所作的四首诗。 2. 我亦山林澹荡人:我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3. 笼禽饮啄失天真:被笼子束缚的鸟无法自由地觅食和栖息
【注释】 田怕:担心。田,田地。怕,忧虑。秋阳:秋天的阳光。老:衰败。怕:担心。贫:贫困。拔:除去、消除。风尘:比喻官场。兀坐:独自坐着。少:缺少。生计:生活来源。末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路程。相逢:遇到。无故人:没有朋友或熟人。漂摇:飘荡不定。倦翼:困乏无力的双翅。自爱:自我爱惜。漂泊不定像鸟儿一样疲惫。何须:何必。区区:微不足道。温饱:指基本的生活需要。何须较:何必计较。秋来:秋天来临。
杂兴三首 老去时光渐不禁,那堪风景入秋深。 文章何啻建安骨,议论能无元祐心。 旧日交游谁可托,中年忧患苦相寻。 致身稷契非轻许,末路无成学苦吟。 注释: ①杂兴:诗歌的一种体裁,内容较为广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②老去:指年龄增长,年事已高。 ③那堪:怎么忍受得住。 ④文章:这里指诗词文章。 ⑤何啻:岂但。 ⑥建安骨: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曾作《短歌行》,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