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形象: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2)表现手法:诗人是如何描绘景物的?(3)情感主旨: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语言风格:诗中的语言风格如何。考生在作答时应先分析诗句,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最后总结答案。 这首诗的标题是“题曹云西双松图”,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三联
【题解】 《题倪元镇云岫溪亭图》是一首七言绝句。惠山,即惠山寺,位于今江苏无锡市西南。第二泉,即惠山二泉水。云岫溪亭,在惠山麓,为元镇所建。元镇,名坚,字景端,宋宗室,以能书擅名。此诗当是作者观其图后有感而作。 【注释】 ①扁舟:小船。惠山前:惠山东麓的山塘街,古迹甚多。②裹茗:用布包茶。烹:煮。③清閟:寂静幽深。老仙:仙人。④冈头:指惠山北高峰。⑤依然:仍然存在。 【译文】
这首诗是诗人在林子山画中看到美景后,有感而发的。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 第一句:"一个青松覆小亭"。这句话描述了一幅画面:一个小亭子被一片青松包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第二句:"香浮菡萏远逾清"。这里的“香”指的是荷花的香气,而“菡萏”是一种荷花的名称。这句话描绘了荷花的香气弥漫开来,远远地就能闻到,而且清新宜人。 - 第三句:"日长无事抛书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闲暇之余
诗句释义: 1. “大唐置驿贡遐方” - 描述在唐朝时期,为了将荔枝等特产远销至远方,特地设置了驿站进行运输。 2. “火齐虬珠裹蔗浆” - 用火齐(红珊瑚)包裹的荔枝,以及甘蔗制成的液体作为贡品。 3. “博得玉环才一笑” - 指的是杨贵妃因荔枝的美味而露出笑容的场景,这里的“玉环”是指杨贵妃,“一笑”表示她的愉悦。 4. “教坊曲奏荔枝香” - 通过教坊中的乐师演奏,使荔枝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题雪景山水: - 题:题目或标题。 - 雪景山水:描述了一幅冬天的雪景画面,通常与山水画有关。 2. 碎剪银河片片零: - 碎剪银河:形容雪花的形状像银河般破碎。 - 片片零:强调雪花的密集和数量,每一片都清晰可见。 3. 芙蓉开遍玉崚嶒: - 芙蓉:通常指的是荷花,这里可能指的是莲花。 - 开遍:形容莲花盛开的样子。 - 玉崚嶒:山石或台阶
【注释】:小葺柳边庄,三径西风逗晚香。小筑在杨柳旁边,三重庭院西风吹来花香。按谱秋葩班异品,堂堂正色御袍黄。根据谱式,秋天的花朵有各种品种,皇帝穿着黄色的官袍。 这首诗描写的是道人的小居所,用“小葺柳边庄”来形容,给人一种幽静、宁静的感觉。接着用“三径西风逗晚香”写出了秋天的景象,风中传来阵阵清香。然后诗人又根据谱式,描述了秋天的花朵种类,最后用“堂堂正色御袍黄”来形容皇帝的服饰
注释:这幅画描绘了黄菊花盛开的景象,采用了徐熙的笔法。画面中的黄菊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来,与胭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画家在武陵溪上游历时,对这种景象十分熟悉,因此能够生动地将这一景象描绘出来,仿佛春风中的黄菊小枝被折断一般。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黄菊的诗。首句“学会徐熙笔法奇”赞美了画中黄菊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独特。第二句“浓磨翠屑衬胭脂”则通过色彩的对比来描绘黄菊的颜色鲜艳、生机盎然
注释:在山中隐居 简陋的茅舍居住在碧绿的山冈,柴门无人时白昼也关闭。 搬家后更进入云深之处,城市里终年不来往。 译文: 我住在山中的小茅屋,碧山之下,柴门无人而长日闭门。 搬家后更进入云深处,城市里终年不来往。 赏析: 这是一首隐逸诗。诗人以“小小茅茨”四字点出居处简陋,与首句相呼应。“住碧山”,即“住青山”。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隐居之所,既远离尘嚣,又近山傍水,环境宜人。接着
【注释】黄葵:即向日葵。西蜀:指今四川一带地区。孤芳:单独的花朵或独自成群的人,这里指黄花。分外清:分外显得清新。嫩黄:指花朵的黄色,新染:新近涂上,越罗轻,越罗是一种丝织品,轻薄如纱。檀心一寸倾,指花心向人倾斜,倾:倾倒,这里指开放。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朵盛开的黄花。诗的前两句写其形色:在西蜀(四川)的一片土地上,一朵黄花显得格外清新、洁白。后两句写它的性格与姿态:自从被承得金茎露后
【注释】 题清暑观瀑图:题诗于清暑观瀑布的画上。 松风谡谡凉如洗:松林中的清风飒爽,如同洗过一般清凉。 九叠屏:庐山有九个山头,所以称九叠屏。 赏析: 这首诗写庐山瀑布。首句写景,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次句咏赞瀑布,赞叹瀑布的气势;三句写瀑布周围的环境,突出了瀑布的宏伟;四句描写瀑布的气势,赞美其雄伟。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