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这首诗描述了与严太守道卿一起登上莫離峰的经历。 首句“微雨发春妍,东风花外软”描绘了春天的微雨和东风带来的柔和景象,为登山作铺垫。 第二句“艮朋约佳游,遥指莫釐巘”,表达了与友人一同游玩的愉悦心情,并指向山顶。 接下来“平生山水心,老脚肯辞茧”,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即使是老年也不愿放弃追求。 第三句“壶觞纷提携,曲磴屡回转”,形容登山途中的情景,壶觞交错,曲磴曲折。 第四句“小憩山之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南湖的美景和自己的游历经历。 首两句“漾舟出深港,舟人问安之。”意思是我乘船从深港中出航,船夫问我是否安好。这两句通过船夫的问候,展现了作者在深港中的孤独感和对未知旅程的期待。 接下来的四句“东西与北南,远近齐所宜。”描述了自己对于旅行的态度:无论是向东还是向西,向北还是向南,都是随心所欲,因为距离并不影响旅行的乐趣
【注释】 王应爵:元代人。侍御:官名,指侍从皇帝的官员。家园八景:即王应爵侍奉明太祖时写的八篇咏物诗。太湖石:产于江苏太湖一带的奇形怪状的石头。终身契:终身之约,比喻深厚的友谊。市道交:指庸俗的人。风波起平地:意谓庸人遇祸。 【赏析】 此诗为王应奎侍奉明太祖朱元璋时所写的八首咏太湖石的诗中的第四首。诗人以太湖石自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交往的鄙夷。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五 水月轩 明·王鏊 明月堕流水,流光终不定。 寒潭彻底清,乃见本来性。 【注释】 - 明月堕流水:明亮的月亮落入流动的水中。 - 流光终不定:流动的光线始终不固定。 - 寒潭彻底清:寒冷的池塘被彻底洗净,变得清澈。 - 乃见本来性:在这里显露出事物的本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二月十二日雪 正德九年的春,新年伊始的十天。 突然听见天上雷声,远近都感到震惊和不安。 雷声刚刚停止,大雪突然降落一尺多。 连阴的二月中,节气已经过了惊蛰。 春分时晴后又下雨,雨过天晴后还有积雪。 柳条被压弯了要折断,梅花萼冻得裂开了。 园子里的各种草木树木,开始发芽吐蕊依然郁郁葱葱。 听说《春秋》中有记载,又看了《月令》的解释说明。 从来天地之间的事物变化
注释: 花中君子,比喻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濂翁,指的是明代的理学大家陈献章,字子荆,号濂溪,晚年自号濂翁。他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王阳明并称为“王学双峰”,在明末清初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 后谁爱,意指之后谁能像陈献章这样被后人称颂和怀念。 勿与流俗言,意为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 牡丹时所贵,意指牡丹在当时被视为贵重的花卉,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赏析:
【注释】侍御:官名。家园:私宅。八景:唐人孟浩然所撰《游仙窟》诗中有“王家有池台,园中多异树,春时花烂熳,秋时叶萧飒,春鸟鸣庭树,秋蝉噪高阁”之句,后人因以“八景”代指园林胜景。后乐亭:即“吾庐”,是诗人自谓的住所。 【赏析】此诗描绘了王家后乐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首句写鸟儿在岸柳上啼叫,鱼儿在渚花上跳跃。第二句写曳履涉芳园,我亦乐吾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鸟儿和鱼儿的活动
王鏊在《饮横山吴氏醒酣亭》这首古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壮丽的自然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下面将逐句解读此诗: 1. 孤云落日鱼龙界:描述了天空中孤云和夕阳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无边的感觉。这里“鱼龙界”可能是指江湖或水域的边缘,象征着与世隔绝的宁静之地。 2. 横山又在孤云外:进一步描绘了横山的位置,它位于孤云之上,更显得高远和神秘
【注】阳山:即指阳山。从西来:从西边而来。勇气正咆勃:形容气势磅礴,勇往直前。联峰:山峰连绵不绝。画中断:好像一幅画被突然中断了。散作石突兀:好像石头从天而降,突兀耸立。谁刬造化窟:是谁凿出了这造化窟。大廷朝:朝廷上。冠冕森万笏:像戴着万把笏板似的。羽林军:古代禁卫军的别称。戈剑罗劲卒:好像兵器罗列在士兵中间。混沌窍:宇宙的原始状态。防风骨: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这里比喻岩石。谽谺唇吻张
【注释】 王应爵:明初名臣,曾任侍御。栖岩亭:王应爵所建的亭台。 【赏析】 此诗为作者游览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中的第三题。首句“嵌岩何所有”,言此地无奇石,但有山岩,且山岩之形如嵌于土中。次句“终年此栖迟”,言山岩是其常居之所。三、四两句“世事正纷纷,问渠渠不知”则点出了山岩的特点,即世事纷争,而山岩却对此浑然不觉。此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纷争的不屑一顾,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