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韩文公(韩愈)不相信佛教,但相信世上有仙人。 谁在牡丹花上赋诗,一夜之间蓝田关变成了雪地。 阿湘幻化成如此景象,神仙般的形象在眼前闪耀。 如果韩公稍低一些语气,携手同行并不难办。 为何骑马自己苦苦追求,只会导致收尸在江边。 才知道这位公心中坚定,宁愿不肯听从阿湘的安排。 当时果州有个谢女,白日里在家中就生出了云烟。 一会儿就升到众人眼前,公认为那些是鬼魅和怪事。 后来的儒者很喜欢奇怪的事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吴县(今苏州)的簿吏董仁之的清廉与正直。 诗句释义: 1. 自顷权奸偷国柄,一时在位贪相竞。 自顷权奸偷国柄,表示自从有了权奸,国家的权力被窃取。一时在位贪相竞,表示那些当权的人互相竞争,争夺权力。 2. 剥民膏血输权门,廉耻扫地宁复存。 剥民膏血输权门,表示他们剥削人民的血汗,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这些人。廉耻扫地宁复存
注释:抱着水瓮给荒废的菜园里灌溉,采掇蔬菜总是在手里拿着。为什么没有人欺骗我,我被冻得发抖到了三九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应爵侍奉主人时,在家园中种植蔬菜的情景。他抱瓮灌荒畦,采掇恒在手,表现出了他的勤劳和智慧。然而,他却感到被人欺骗,因为天气寒冷,他被冻得发抖,甚至达到了三九天的程度。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的勤劳和智慧,也表达了他对被欺骗的无奈和愤怒
【注释】 夫物各芸芸:世间万物纷纷纭纭。 过眼总超忽:眼睛所见,总是瞬息即逝,一闪而过。 静中何所观?静观本无物:静坐其中又有什么可观察的?其实,在宁静之中并无什么可以观察的事物。 【赏析】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组诗共八首,这是第二首。此诗是写“静观轩”的。 “夫物各芸芸”,这是说世间万物纷纭杂沓。芸芸,众多,纷繁。 “过眼总超忽”,这是说眼睛所见,总是瞬息即逝,一闪而过。 “静中何所观
【注释】 絺帏:细密的帷幕。 朝蝇不堪驱,暮蚊不胜拍:早上的苍蝇,晚上的蚊子都难以驱除。 仗尔为驱除,安然睡通昔:依靠你才能把苍蝇和蚊子驱赶掉,我才能睡个安稳觉。 石季伦:石崇(226—303),字季伦,晋武帝司马炎曾孙,封鲁公,封地在山东曲阜。他与王恺齐名,有“才藻富艳”之称,官至后将军、持节、侍中、中书监、司徒等职。 锦步复何益:穿着锦绣衣服走路又有什么用呢?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
诗句解析: 1. 青绫非所便,芦花亦已寒。 - 关键词:布被、青绫、芦花 - 释义:诗中的“布被”指诗人在病中所用的一种薄棉被或草编的睡具。而“青绫”可能指床单或其他柔软的布料。“芦花”则是指生长在水边或湿地的芦苇上的白色絮状物。这里的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舒适和温暖的需求。 2. 木棉足轻柔,病寝梦自安。 - 关键词:木棉、轻柔、病寝、梦 - 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赠给好友卢隐的一首诗,描写了卢隐的家乡风景和生活。 诗句如下: 吴山青,越溪碧,吴越兴亡两安适。 - 注释:吴地的山是青色的,越地的溪水是碧绿色的,吴越地区历经兴亡,两者都很安宁。 千年事往那复知,溪上人家自如织。 - 注释:经历了千年的事情,那些事情已经不再被人们所记得了,而在溪边的家庭却像织布一样自在。 人家两岸青粉墙,其间特起是为卢家芝秀之高堂。 - 注释
【赏析】 这首诗的题意是写真。所谓“写真”,就是画肖像。此诗是作者赠给画家王叔武的。王叔武是唐代著名画家,与张璪、毕宏、范琼合称“四大写生家”。他善画山水人物,尤工写真。他的《历代圣贤像》流传至今。 “玉带束麟袍,簪笏光射映。”第一句写服饰华美。古代官员的礼服上常有玉饰,称为“玉带”;衣服上有绣麒麟图案,称为“麟袍”。“玉”字用得贴切形象,既写出了衣饰之贵,又写出了服饰之美。第二句写衣冠华整
【注释】: 王应爵侍御家园八景 其一爱山楼(在苏州) 凭阑看青山,欲去仍恋恋。 青山恒在兹,而人不可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王应麟(王应奎父,字伯厚,号柳桥)为苏州知州,他喜欢园林建筑艺术,尤其钟情于假山池沼、亭台水榭之类,并建有“园中园”等。这首诗即是写他在苏州的爱山楼所见到的景物。 “凭阑看青山”,诗人站在楼栏上观赏着远处的青山,这几句写诗人登楼远望,所见之景是一片苍翠的山峦。
【注释】 久眠即不能,久坐仍未得。:长时间地躺着就睡不着,坐着也不得休息,只能半睡半坐之间。 半眠半坐间,唯尔我为适:在半睡半坐的时候,只有我和你是最适合的。 寄语柳仪曹,何伤此为直:请告诉柳仪曹,为什么伤害了我这样的正直人。 【赏析】 这首是作者晚年写的五首诗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病中的生活为题材,写自己对疾病缠身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久眠即不能,久坐仍未得。”这是说,即使躺卧着也不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