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概括其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特别是对重要词语的含义、作用等的理解和分析,同时还要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意思和情感。本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香雪千山暖不消”,以香雪喻梅花,以“暖”字点出春色融融、花红柳绿的美好景象。“我行处处踏琼瑶”
``` 二月真适园梅花盛开四首 其四 春来何处能奇绝,金谷梁园俱漫说。 谁信吾家五亩园,解贮千株万株雪。 注释解析: - 春来何处能奇绝:询问春天到来何处最为奇特,暗示其他地方难以比拟。 - 金谷梁园:指的是古代著名的园林,如金谷园和梁园,这里用来比喻其他地方的美景。 - 谁信吾家五亩园:表示在众多地方中,谁能相信只有我家拥有如此美丽的园子。 - 解贮千株万株雪:形容自家花园里梅花的数量之多
石公山 石公山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新繁区,因山上有石公庙而得名。 石公幽处无来迹,亦有人家散阡陌。 山虽幽深,但人烟稀少。山下有条小路,两边都是人家。 我船欲开还不开,爱此孱颜苍雪色。 我正要启航离开,却舍不得这美丽的景色。 注释: 石公山:即石笋山,又名玉女峰,在四川新繁县西,距成都50公里。 石公:指传说中的石人。传说唐时,有一仙人在此修炼成仙,故名石人山。山上有石公祠、石人洞等。 幽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石公山》。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悬崖峭壁立千尺,有洞虚明忽中坼。 这句诗描述了石公山的景色,悬崖陡峭,高达千尺,山洞深邃,光影变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2. 吴王宝剑乌能然,恐是巨灵神斧劈。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吴王宝剑的赞叹,认为它锋利无比,难以摧毁。同时,也暗示了这把宝剑可能出自于巨人之手,用巨灵神的斧头所制。 注释: - 石公山
译文: 天平范氏的坟墓位于天平山上,这是一座令人尊敬的墓地。 在城西诸峰中,我特别欣赏天平胜景。 亭亭玉立的墓碑,仿佛端庄的人自敬。 狮子山与象山相互呼应,支硎台与秦台相退听。 横山如同屏风般横亘,背拥莲华互相映衬。 千石万石相支撑,倚插半天欹不定。 蹲如虎豹奋攫噬,鶱如鹏鲸恣豪横。 勇如武士力赑屃,秀如女子色娟靓。 我来此敬拜太师坟,松柏阴森走一径。 忽然瞻望万笏森向天,直气喷薄凛犹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把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日兮日兮”是叠句,表示反复的意思;“咸池自出”“虞渊自没”写太阳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用“日出”与“日落”来比喻母亲年老的容颜;“稽首向日兮”表现儿子对母亲的依恋,“羲和”指神话中驾御太阳车的神;“无驶其驰”、“无疾其驱”表现儿子希望母亲健康长寿的愿望。 【答案】 ①释义
谢公昔隐东山阿,其如海内苍生何。 谢安当年隐居在东山脚下,他怎么能为天下的百姓着想呢? 谢公今隐东山上,海内其若苍生望。 如今谢安隐居于会稽的东山上,天下百姓都希望他能出来做官。 东山何在云悠悠,乃在会稽东海之东头。 东山在哪里呢?就在会稽郡东海县的东边。 朝攀扶桑枝,夕饮严滩流。 早上攀登着扶桑树,晚上在严滩喝水。 谢公昔日登临处,今日公来还钓游。 那是谢安曾经登临的地方
王鏊的《二月真适园梅花盛开四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梅花在春天盛开的诗作。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万株香雪立东风:形容成千上万的梅花在春风中矗立。 - 背倚斜阳晕酒红:描述梅花背后映衬着斜阳,仿佛酒的颜色般温暖而醉人。 - 把酒花间花莫笑:在花之间举杯饮酒,不必嘲笑梅花的美丽。 - 风光还属白头翁:这里的“白头翁”可能是诗人自指,表明自己虽年老但仍享受这份自然之美。
石公山的石头洞。 石公山上风景很美,巨石悬空而倾斜,却永不坠落。 谁能知道这不是补陀山呢,那里住着仙人,他们穿着缨络
注释 花间:花丛之中。小坐:小憩。夕阳迟:夕阳晚。 香雪:形容梅花的洁白,雪是白色的。 自入春来:自从春天到来。无好句:没有好的诗句。杖藜:拄着拐杖。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适园看到梅花盛开,感叹自己春天以来没有好的诗句来赞美它,于是拄着拐杖来到梅花树下,忽然有灵感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用“香雪”、“杖藜”等词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