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解析】 “日没处,天尽头”是说太阳落山的地方,也就是天的最远尽头。 “尾闾东注何时休”是说尾闾的东流,什么时候会停止呢?这里用尾闾作比喻,指代海水。 “蓬壶阆苑在何处,闻有金银宫阙五城十二之琼楼”是说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在什么地方呢?听说有金银宫殿五城十二个琼楼。 “我欲往从之,但见洪涛巨浪从我今谁由”是说我想跟随去拜访他们,只见巨大的海浪冲刷着我,现在是谁能带领我去呢? “何当挟飞仙
【注释】 登楼诸山忽不见:登上高楼,只见诸山峰忽然消失。盖为云雾所隐:原来是被云雾遮住了。蜃嘘台阁倏然生:海市蜃楼在一瞬间出现在台上。 鳌背蓬壶流不住:蓬莱仙岛的轮廓在流动。 我家楼子岂亦然:我家楼台难道也这样吗?点点遥峰天际露:远眺天边,隐约可见无数山峰。 朝来一望忽失之:早晨一抬头,忽然不见了它们。极目苍苍但烟雾: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雾茫茫。 当时何处忽飞来:那片云雾突然从什么地方飞来
【解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楼观的七言律诗。诗人登上楼观,只见群山在湖波中忽隐忽现,犹如楼前的山来自何处。他登高望远,看到远处的中峰独立,群峰跟随,头角森森,从树林中露出。湖水万顷,澄澈碧透,浪卷群峰欲飞去。诗人不禁感慨万分,这得非奋迅从地出吗?难道飞腾自天下?诗人登上楼看山,想与它对话,但东风吹着醉人,又吹醒人。 译文:楼前山影忽隐忽现,宛如楼前山不知从哪里来。中峰独立、群峰跟随,树梢露出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大通桥下水到苏州的旅程,并表达了他对刘景元和谢于乔两位同僚的思念之情。 第1-2句: "自都下还吴寄翰林刘景元谢于乔二同年" - 从京城返回到江南,将诗寄给翰林院的刘景元和谢于乔两位同年好友。 - 注释: "都下"是北京的古称;"自都下还吴"表示从首都返回江南。 第3-5句: "大通桥下水,送我到苏州。君心与之同,淊淊日夜东南流。千山万山隔不断,天南天北长悠悠
吴文定公挽词 明代诗人王鏊诗歌赏析与注释 1. 引言 - 吴文定公挽词介绍 - 诗歌重要性与历史背景 2. 诗句逐句解析 - “倡和辞盈帙”:文人雅集,诗词唱和情景描绘 - “招邀醉洽旬”:描述友人相聚,畅饮至深夜之乐 - “看花常入夜,玩月或侵晨”:夜晚赏花,清晨赏月,展现诗人对自然之美热爱 - “送我清风埭,期公震泽滨”:赠友以诗,期待友情延续 - “疏闻心独苦,书至泽犹新”:虽知朋友离世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青山 青山上,有一片石头,我醉酒欲眠。 举目四望,天色已黑,世间何处能找到如此安逸之地? 歌声不断,云雾飘渺,天风飘飘,吹拂着我衣襟,山雨欲来,却不归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诗人在欣赏青山的美丽景色时,不禁沉醉其中,想要在这里安眠。然而,当他抬头四望,发现天色已晚,他不禁感叹世间何处能找到如此安逸之地。 诗人描述了他在青山上的所见所闻
【注释】 长啸乾坤内,如公复几人。——谢安长啸,意指谢安的豪情壮志,如公复几人,意思是:你这样的大才之人,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呢? 科名皆自郐,文字本先秦。——科名都是从自己开始,文字是来自先秦时代。 海内瞻丰采,朝端惜老臣。——全国的人都在仰望着你的风采,朝中大臣都对你十分珍惜。 履声依北斗,庙貌填南闽。——你的步履之声就像北斗星一样高远,你的庙貌像南方的闽越国那样繁荣昌盛。 发为忧民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句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即可。 重游一云寺 为爱禅房好竹林,不辞迢递度遥岑。 山僧认得曾来客,只是鬅鬙雪满簪。 译文:我喜爱那幽雅的禅房、绿竹掩映,也不介意跋涉遥远的山路去探望。 山中和尚记得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只是我的发鬓已像野草蓬松,白雪压满了我的簪子。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
【注释】 1. 重明瞻丽正:即“重明瞻丽政”,意谓重新看到皇帝的圣治。2. 圣作群方睹:即“圣制群方睹”,意谓皇上的恩泽遍及各地。3. 星流使节奔:即“星流使臣奔”,意谓使节们星驰电掣般地奔赴京城。4. 费蒙颁道里:即“费蒙颁道路”,意谓费尽心机,走遍千山万水。5. 便喜过家门:即“便喜过门户”,意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恨不得立刻到家。6. 趋庭尝独立:即“趋庭尝独立”,意谓曾独自面对庭院
代简速仲山 渐觉交游少,常嫌公务忙。 印初辞省内,节未向河阳。 天遣闲多日,君常醉几场。 贫犹能酿酒,病不废诗章。 竹卷题堪续,茅斋兴甚长。 可能醒过日,况是语同乡。 道里东西近,情怀尔汝忘。 比来闲可得,别后望徒伤。 坐只匏分席,香馀菊佐觞。 便来同一醉,郑驿不治装。 注释: - 渐觉交游少,常嫌公务忙:渐渐地感到朋友稀少,常常嫌弃公务繁忙。 - 印初辞省内,节未向河阳